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2022-01-18     于晏     11670

本期报道包括:

一、54%受访者认为当前限制会持续到年底

二、专家建议放宽客工宿舍限制措施

三、昨通报无起新增死亡病例,病死率降至0.289%

四、ICU病危插管增至13人;输氧降至8人

五、普通病房增至175人;方舱医院增至6929人

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疫后的新加坡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1月17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专家认为,疫后的新加坡再也回不去大家熟悉的从前了。

该报道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Natasha Howard副教授,“疫后的生活不会完全回到疫前的状态”。

她说,各种限制措施会逐步取消,生活会逐步回归正常,但是,远程上班上学、灵活时间上班上学,也会逐渐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

新加坡国大医院传染病专家Dale Fisher教授认为,疫后可以恢复到疫前的大部分状态。他举例说,新加坡不可能永远要求人们戴口罩,不可能永远限制大型活动。

然而,他相信,受到疫情的催化,虚拟会议、居家办公、远程看诊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将来仍会是人们的选项之一。

28%认为永远回不去了

同个报道也公布了该报于本月6日至10日对1000个受访者所做的民调,其中28%受访者同意专家的看法,认为疫后再也回不去疫前一模一样的生活状态。

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9%认为今年内能恢复,32%认为2023年能恢复,31%认为2023年之后可以恢复。

这1000个受访者皆为16岁以上新加坡公民,年龄与性别分布与人口比例相当。

52%认为年底之前可以恢复

同个调查中,问受访者:你是否相信2021年底之前能回到疫前状态?

12%非常相信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回到疫前状态,40%有些相信。

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32%有些不信,15%完全不信今年年底之前能回到疫前状态。

对新加坡政府2022年抗疫有无信心

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Natasha Howard副教授认为,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理性、平衡的防疫策略和措施,兼顾了公共卫生和经济。

同个调查中,问受访者:相对2020年疫情初发之时,你对新加坡2022年防疫工作有多大信心?

36%受访者表示与2020年同等信心,26%表示比当时有信心,10%表示很有信心。

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18%表示不如2020年疫前初发时有信心,11%表示信心大跌。

40%受访者认为疫情冲击比预想的重

同个调查中,问受访者: 疫情的影响比你预想中轻还是重?

33%受访者表示比预想中重,7%表示比预想重很多。

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38%受访者表示跟预想差不多,20%表示比预想轻,2%表示比预想轻很多。

63%受访者主张开放步伐缓一些

同个调查中,问受访者:人们经常辩论在经济开放和卫生健康之间如何取舍,你希望政府对待开放的态度是什么?

63%受访者表示希望开放放慢一点,压低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27%表示愿意维持目前的开放速度;11%表示希望开放的步伐要再快一点。

疫情带给新加坡不可逆的改变;冠病降为地方性流行病时机未到

在受访者当中,相对44岁以下群体,45岁以上 (含) 的较多主张加速开放,即便导致更多感染和死亡。

专家:进入地方性流行病需要有条件

《海峡时报》报道,专家认为,截至去年年底,新加坡尚未具备进入地方性流行病阶段所需的条件。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专家Josip Car教授认为,在社区病例人数稳定下来,新增病例速度可控的情况下,才可进入地方性流行病的阶段。到了那个阶段,就不再需要当局强力阻断病毒传播。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Natasha Howard副教授认为,进入地方性流行病阶段之后,限制措施要放宽很多,对人们生活的约束要少很多,“与冠病共存”意味着不必继续时时刻刻戴口罩,也不必到处扫码进场。

54%受访者认为当前限制会持续到年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