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公司稅和消費稅收入表現略好,但印花稅和汽車相關稅收下滑,使得新加坡2023財年政府營運收入略低於此前公布的經修訂數據。
貢獻最大的公司稅在2023財年達到290億元,比經修訂的數據高2.1%,也比2022財年大增25.6%。(吳先邦攝)
經濟師預料,在良好經濟增長支撐下,2024財年政府財政收入預計增長4%至5%,恢復到平衡的財政收支情況。
新加坡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會計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3財年,政府營運收入達到1034億元,比2月份預算案時公布的經修訂數據1043億元低0.8%。但這比2022財年的營運收入還是高出13.6%。
政府營運收入包括各類稅收和收費,其中最大三項稅收是公司稅、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收費包括擁車證相關收費。
貢獻最大的公司稅,在2023財年達到290億元,比經修訂的數據高2.1%,也比2022財年大增25.6%。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公司稅更高,反映經濟增長復甦,強勁需求支撐下,公司有能力把商業成本上漲轉嫁給最終客戶。
個人所得稅則比經修訂數據略低0.1%,為175億元,比2022財年仍高出12.8%。消費稅達166億元,比經修訂數據高1.7%,也比2022財年高18.1%。
中國銀河證券新加坡經濟顧問宋生文說,實際稅收數據和此前公布的不同,因為各行業表現有差異,例如,不是每個行業都如旅遊酒店業那樣表現搶眼。
ABSD調高後
印花稅下滑2.4%
政府去年4月推出房地產降溫措施後,2023財年的印花稅收(stamp duty)比前個財年下滑2.4%,為58億元,也比經修訂數據低1.9%。
橙易集團(OrangeTee Group)首席研究與戰略總監孫燕清受訪時認為,印花稅收小幅下跌,是因為私宅(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整體交易量從2022年的2萬1890個單位,下降到2023年的1萬9044個,以及外國購房者和買房投資者人數減少所致。
政府去年4月把外國人買房的額外買方印花稅率(ABSD)從30%調高到60%,公民和永久居民購買第二個及以上房地產的ABSD也都調高。去年,外國人購買的非有地私宅單位減少了超過三成。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房地產系教務長講座教授程天富說,今年第一季私宅轉售量依舊沒有多大起色,整體銷量走軟預計會持續到第二季。「鑒於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明朗,以及利率居高不下,今年私宅交易量可能會繼續低迷,導致2024財年印花稅進一步下跌。」
政府預期2024財年印花稅收為57億元,比2023財年低1.3%。
在租金上漲和稅率調高的背景下,2023財年房地產稅收比經修訂數據高0.4%,比前一年上揚16.5%。
孫燕清說,更多私宅去年獲得臨時入伙准證(TOP),意味著房地產稅增加。去年共有1萬9968個單位完工,比2022年多了超過一倍。
另外,汽車配額費(Vehicle Quota Premium)比經修訂數額低4.5%,為45億元,比2022財年還是高19.3%。
林秀心說,整體汽車數量減少,汽車相關的稅收收費比預期低並不意外。
經濟師:商業環境改善
支撐稅收展望
展望2024財年,林秀心認為,商業環境整體改善可支撐稅收展望,尤其是最近製造業和服務業商業展望都有所進步,全年經濟增長預計比去年的1.1%增加近一倍至2%。
不過,她指出,今年預算案宣布了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回扣,因此2024財年財政收入預計增長4%至5%,低於2023財年的增長。
宋生文說,2024財年的公司和個人稅是根據2023估稅年計算,應該反映出2023年下半年的經濟復甦。此外,2024財年也反映出消費稅調高一個百分點的全面影響。
最新數據顯示,4月的政府收入同比增長15%,宋生文說,雖然單一月份表現可能不具代表性,但這為2024財年開了個好頭。
他預計2024財年應對疫情的財政開支減少,這一年預料可恢復收支平衡。
根據政府此前數據,2023財年赤字料為36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1%;2024財年預料取得1086億元營運收入,增加4.2%,取得7億8000萬元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