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現象猖獗 難道我們永遠只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022-01-21

過去兩周幾乎無時無刻聽到「華僑銀行騙局」的新聞。如今隨著銀行願意「全額善意賠償」給受騙的存戶,這段時間的釣魚詐騙案就能「完美」謝幕了嗎?

自提倡網上銀行以來,冒充銀行聯絡存戶行騙的手法層出不窮,伎倆越來越純熟,幾可亂真,受騙人數可說是前仆後繼,從不間斷。

收到冒充華僑銀行的釣魚簡訊,有用戶點擊連結「中招」痛失2萬元存款。(聯合晚報)至於金管局、銀行公會、銀行、警方等等相關機構,幾乎千篇一律地回覆說已提醒公眾要小心這類騙案手法,要記得不要這樣不要那樣。

對啊,各大相關機構真的有不時有提醒公眾,只是這樣就盡了義務了嗎?

受害者本身確實應該多關注時事和留心這類提醒,本身也需承擔責任,畢竟也有不少人警覺性高,沒有上當。但那就能怪罪受害者「活該」嗎?

當推行數碼時代,要把銀行或各類交易等電子化時,不管是幕後鼓吹推動的、把關的、執行的機構是否已經研究透徹在方便、簡易、迅速的電子化交易的背後,也可能帶來的高風險損害呢?

即便是騙子發揮「創意」,發明新伎倆行騙,這些機構不是更應該有所警覺,而針對這些伎倆去全面檢視所推出的措施或服務,盡更大的努力去保護公眾權益?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大廈外觀。(海峽時報)這些銀行騙局不是新騙法,當局也不能一直處於被動局面,每次都要有人上當後才公告天下有這樣的騙局出現,提醒大家要小心吧。

騙子能找到電子交易的科技漏洞,各大機構的科技部門真的就只能見招拆招,沒辦法儘量減少能被騙徒鑽縫的缺口,就只能是防不勝防的情況嗎?

如果真的只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無計可施的話,那是否代表整個電子化交易環境安全度存有極大的改善空間,需要更進一步的提升防護牆後才推行,才能更好地保護大眾?

再來,每次熟口熟面的提醒文告一再「循環使用」,但還是有人上當,受騙金額和人數也沒減少的話,這是否表示,光是這樣的提醒方式不夠,也需要研究能如何更好地教育公眾?

當然,普羅大眾也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歸咎在相關機構。尤其這次華僑銀行全額善意賠償,更讓人擔心公眾會否因此放下警覺心,抱著反正銀行會賠償的心態而不提高警惕,認為就算上當也沒關係?

你不能永遠依賴別人來保護你,自己也得盡到自己的責任。

沒有任何系統是完美無瑕的。只是一再發生的騙案似乎代表了漏洞還真的不少,或者是防護牆牢靠度不足,這有賴當局去檢討檢視了。

沒有任何系統是完美無瑕的。(海峽時報)幾個友人因此事關閉了華僑銀行的戶頭。當問及是否考慮過這是整個電子化的大環境問題,而並非特定銀行本身時,有人看到此前有受害者告訴媒體華僑銀行的應變不夠迅速,所以就算其他銀行也存有風險,也選擇蟬過別枝。

理由是覺得:至少另一家銀行的顧客詢問熱線效率比較高。雖然還是得一直按不同的選項,才能和客服員對話,但所花時間相對較短,攔截騙徒把錢轉出去的可能性比較高。

也有不少人心生膽怯,決定不要使用任何網上銀行服務,寧願親自到銀行花時間排隊進行各種銀行服務。

這恐怕是推動數碼化的當局最不樂見的情況。金管局和銀行公會已宣布七措施加強網銀安全,只是這次事件的震撼太大,暴露的問題不少,恐怕得費時重建公眾的對網絡安全的信心了。


相关文章

  • 載醉酒女乘客卻趁機強姦拍裸照 已婚私召車司機被判監打鞭
  • 「沒鮑魚片!」母親節訂47元魚鰾鮑魚羹 網民訴份量不到半盒
  • Chio!新加坡總理夫人驚艷亮相:美麗動人、知性優雅!簡直殺瘋了
  • 李總理參加芬維爾區嘉年華會 與居民歡慶母親節
  • 新加坡爆發新一波疫情,上周激增25900例,下個月或達最高峰!
  • 柔佛警局襲擊案後 我國加強關卡的安全措施
  • 穩交多年女友亮相靈堂 陪鄭學勤父母面對喪子痛
  • 土地因毒污擱置多年 ACRES終於獲准重用
  • 多個太平洋島國官員前來進行高級別訪問 將同黃循財總理會面
  • 40名自願者到殉職消防隊長靈堂念佛經 盼家屬感受到外界關懷
  • 新求職騙局向受害者索取Singpass密碼 至少219人受騙
  • 費紹爾副教授:公共運輸網絡社群相互照應 是打擊罪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