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比找伴侶還難? 這些行業賺最多,就看你肯不肯做

2024-07-31

大學畢業季剛過去,又有一批社會新鮮人即將踏入職場。

不論你是剛找到工作,還在找工作,或還沒開始找工作,都別慌!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社科大學聯合公布的《2023年畢業生就業調查》:

積極求職或已就業的1萬1000名大學畢業生中,有84.1%在畢業後的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低於前年的87.5%。

就業市場前景不佳,一些求職者甚至覺得找工作比找伴侶還難!

去職業展走一走,或許能找到「靈感」。(聯合早報)工資和福利太少 兩成新加坡人工作不開心這項由求職平台Jobstreet by SEEK針對東南亞5000名上班族展開的調查顯示:

受訪的新加坡上班族中,有27%認為找份適合的工作比找個契合的伴侶更有挑戰性,53%覺得找工作和找伴侶同樣困難。

(但換工作就容易多了,不然也不會有人每一兩年就跳槽一次……)

調查也發現,19%的新加坡上班族對工作感到不開心或不滿意。這個比率比馬來西亞(12%)、菲律賓(11%)、香港(9%)、泰國(9%)和印度尼西亞(4%)還要高。

求職平台發言人指出:

新加坡上班族不開心的主因是工資和福利不足,但只有少數願意從事與自己的技能和職業目標不匹配的高薪工作。

是什麼讓你不開心?(聯合早報)的確,新加坡不乏高薪工作,但這些職位所需的技能未必人人都具備。

來看看截至去年6月,新加坡總月薪中位數最高的20個職業:

  1. 石油和燃料交易員(1萬4911新元)

  2. 首席信息官、首席科技官或首席安保官(1萬3840新元)

  3. 企業或解決方案架構師(1萬3682新元)

  4. 業務資產估價師(1萬3649新元)

  5. 大學講師(1萬3108新元)

  6. 保險服務經理(1萬2407新元)

  7. 戰略策劃經理(1萬2312新元)

  8. 營運長或總經理(1萬2137新元)

  9. 風險管理經理(1萬1558新元)

  10. 數碼法證專家(1萬1298新元)

  11. 導演(1萬1252新元)

  12. 資訊通信技術銷售與服務專員(1萬1250新元)

  13. 金融或投資顧問(1萬1129新元)

  14. 金融風險經理(1萬零817新元)

  15. 專科醫生(1萬零693新元)

  16. 區域銷售經理(1萬零597新元)

  17. 金融服務經理(1萬零580新元)

  18. 新聞和期刊編輯(1萬零577新元)

  19. 船舶工程師(1萬零310新元)

  20. 研究與發展經理(1萬零262新元)

工資增幅最大的職業則是美髮師,總月薪中位數從前年6月的1595新元,飆升至去年6月的2770新元,增幅超過七成。

這裡的總月薪(gross wage)指的是在扣除雇員繳交的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之前,包括基本工資、加班費、佣金、津貼和其他定期支付的款項。

「工找人」還是「人找工」?人力部上個月發布的這份工資報告,是根據2023年7月至12月收集到約4800名私人領域僱主、共28萬8700名全職雇員的工資數據整理而成。

數據顯示,多數的高薪工作仍跟金融、科技、海事和媒體領域有關,總月薪中位數都超過1萬新元。

(雖然從事媒體工作,但紅螞蟻既不是導演,也不是編輯,所以月薪沒有五位數,拜託別叫紅螞蟻請客……)

獵頭公司Ethos BeathChapman高級總監Jenny Su告訴《海峽時報》,高居榜首的石油和燃料交易員,工資向來很高,是因為這個行業需要很專門的知識,並涉及重大的經濟利益。

「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導致全球能源市場波動,也加劇了市場對這些專業交易員的需求,進而推高他們的薪資。」

石油和燃料交易員的工作很好賺,但不是人人都能做。(海峽時報)不過,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何偉倫提醒,通過這類抽樣調查收集到的工資數據,未必能準確反映某個行業的潛在趨勢,因為年比的工資變動容易出現波動。

人力部指出,新加坡經濟今年有望改善,加上勞動市場持續緊縮,目前有超過8萬個職位空缺待填補。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上個月也在臉書發文說,未來三個月預計會有更多企業打算增添人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TanSeeLeng/posts/pfbid059fNz9jSroaH63kasfHUKAGHSkXNLTxNK3poARzVgBHEyssSwegGdit6EuDPzQeNl

人力資源公司仁立國際執行董事梁昌國博士認為,雖然僱主招聘時會比較謹慎,但不少企業仍願意以具競爭力的薪資來吸引人才,包括新加坡的大學畢業生。

看來,新加坡的勞動市場仍處於「工找人」,而不是「人找工」的情況。

哪個領域吃香不重要 重要的是掌握世界大趨勢值得留意的是,資訊通信、金融服務、專業服務,以及醫療與社會服務領域的人力需求仍然很高,占職缺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些領域今年的工資增幅有望進一步提高。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也說:

「特定領域如人工智慧、網絡安全、雲計算、數據分析、區塊鏈和軟體開發人員等,也會有更多職缺待填補。」

準備好迎接AI時代了嗎?(聯合早報)不過,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日前在一場大學生對話會上提醒:

與其預測未來吃香的增長領域,倒不如去了解世界的大趨勢,例如人工智慧的發展和亞洲經濟的崛起,並掌握所需的技能。

「下一個重大領域會是什麼?我覺得這很難預測,也沒必要為此焦慮。每個領域的趨勢發展迅速,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哪些新的增長領域興起。這就好比猜測股市的下一個熱門股票,非常難。」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泰國房東申訴 中國籍租客把屋子弄髒未付全額就搬走
  • 助考生通過考試 馬國駕駛培訓機構三人涉收賄面控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