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畫華人傳統習俗轉變!新加坡晚晴園特展「說年畫」

2022-01-25

年畫是一種用木刻雕版拓印邊框,再套印填色而製成的鮮艷圖畫,有上百年的歷史。中國人常在農曆新年前在家中張貼年畫,以求神明庇佑和保護。新加坡雖然沒有貼年畫的習俗,但是年畫中體現出的文化與我國華人生活息息相關。

即日起至9月25日,公眾可前往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免費參觀「祈福迎祥說年畫」主題展覽,體會中國人慶祝農曆新年的傳統和習俗,並了解年畫在新加坡的發展和改變。

新加坡晚晴園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合作,收集了近70件17世紀至20世紀的中國和本地年畫。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以鎮宅、守家、生子和福祿壽為核心,介紹年畫背後的華人文化。

新加坡晚晴園副館長葉璞說:「雖然年畫是從中國起源再傳到新加坡,可是南洋一帶又有自己的一種詮釋,在年畫中加入了具本地特色的人物形象。」

她舉例,人們常在咖啡店地上看到的土地公神龕,正是年畫背後的習俗和信仰在本地生活中的反映和傳承。

大伯公是東南亞獨有的土地公,不少信徒向他祈求榮華富貴,因此他的形象常出現在本地華人的畫作中,一些傳統的寺廟也會張貼大伯公的神像。此次展覽中,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大伯公》年畫正是一大亮點。

大伯公的由來和身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就是本地的土地公,也有人認為他是18世紀末期從中國來的華僑先賢,後來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變成了神仙。

除了象徵傳統習俗,年畫也不斷發展和創新,具有現代意義。本地藝術家蘇靖發以年畫中鎮宅驅邪的門神為基礎,給門神戴上獅頭標誌的口罩,繪製圖畫《居家保平安,同心齊抗疫》,寓意冠病病毒無法闖入家中。

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昨日出席展覽開幕儀式時,感謝中國的合作夥伴分享藏品。

「新中兩國都認識到,國際交流讓我們的博物館展品更豐富和多元,也可以作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文化理解的橋樑。」

為配合展覽,晚晴園推出一系列講座、導覽和工作坊等活動。本地燈籠研究者黃沛發特地學習製作年畫,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完成了本地第一幅木板年畫《連年有餘》。他也會在工作坊中指導公眾用泡沫板製作年畫。

公眾可到新加坡晚晴園網站:https://www.sysnmh.org.sg/,查詢活動詳情。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大公司招人了!簽約就有40000新!但有這個條件
  • 最新!新加坡全島各大銀行5月定存利率出爐!
  • 全網吃瓜!在新加坡當兼職清潔工的她,居然是127間公司的董事?
  • 全網熱議!新加坡新任總理的夫人真的太美了!什麼來頭?
  • 全網熱議!新加坡新任總理的夫人真的太美了!什麼來頭?
  • 新加坡這裡要開新小販中心!吃飯越來越貴!這樣做躺賺~
  • 重磅!中國官宣擴大這項免籤條例!外國人可絲滑入境中國~
  • 歷史性的一刻!今晚,李顯龍交棒黃循財!正式成為新加坡總理!
  • 新加坡開啟新篇章:黃循財宣誓成為第四任總理
  • 國際識局:李顯龍正式卸任!新加坡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 先照顧本國人民? 日本向外國雇員追繳養老金保費,新加坡4月關閉外國人公積金戶頭
  • 新加坡這裡的小販中心即將開張!36個熟食攤位,還有新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