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大型油輪「Ceres I」深夜被扣押一事,出現了大反轉!
本周二(7月30日),馬來西亞海事處處長哈林(Halim)在新聞發布會上說,「Ceres I」油輪是因為錨鏈斷裂,隨波逐流,才漂離了事發地點,並非先前說的「涉嫌偷偷關掉自動識別系統,未經許可擅自離開事發現場」。
(馬國海事處長Halim。圖源:馬國海事局)
簡直是狠狠打了馬國海事執法局的臉!
不到10天之前,7月21日,馬國海事執法局(MMEA)發出文告,斬釘截鐵說:發生事故之後,「Ceres I」涉嫌偷偷關掉自動識別系統(AIS),在兩艘拖船協助下,未經許可離開事發現場,馬方已將油輪連同拖船一起扣押。
馬國海事執法局的前身是海岸衛隊。
那麼,到底是「偷偷擅自離開現場」?還是「失去動力隨波逐流」?
(過火之後的「Ceres I」油輪。圖源:MMEA)
海事處的說法:隨波逐流
7月19日清晨6時左右,在新加坡白礁島東北約55公里處,Hafnia公司麾下一艘掛新加坡國旗的油輪「Hafnia Nile」與「Ceres I」發生碰撞,兩船起火。
馬國海事處處長哈林透露,「Ceres I」當時由於技術故障,在北緯1度45分54秒、東經104度39分43秒的海面上停留。
另一艘油輪「Hafnia Nile」 本來是向東北方向行駛,後來轉向正北,航速為14節左右,因某種原因沒有發現「Ceres I」,等發現時已躲避不及,徑直撞了上去,左舷撞擊了「Ceres I」的右舷球形船首。
哈林處長說:「這就像在公路上,一輛汽車靜止不動,另一輛則是移動的。不過,在現階段,我們無法透露為何會這樣。」
他說,兩船發生碰撞之後,「Ceres I」右舷的錨鏈斷裂,導致「Ceres I」被洋流漂走。
當時,「Ceres I」處於壓載狀態,正準備前往山東日照的嵐山港;「Hafnia Nile」則載有30萬桶石腦油,正駛向日本鹿島港。
海事執法局的說法:涉嫌逃逸
很奇怪的是,不到10天之前,馬國海事執法局的說法卻完全不一致。
馬國海事執法局7月22日說,火勢撲滅之後,當局指示兩船留在事發地點,協助調查。不過,在21日凌晨,馬國政府船隻回到事發現場時,發現「Ceres I」已不知所蹤!
(馬國派出海事飛機追蹤油輪。圖源:Maritim FB)
(馬國當局深夜攔截「Ceres I」油輪。圖源:馬國當局)
馬國當局立即派出飛機,進行罕見的深夜大追蹤。最後,21日0210時,在刁曼島東北的馬國水域發現「Ceres I」蹤跡,迅速派船攔截,將之扣押。
(「Ceres I」 的前方依稀可見兩艘拖船。圖源:馬國海事執法局)
最新說法
海事執法局在7月22日的說法,出現了大反轉,被海事處在30日的說法推翻了:
一:海事執法局說的是「偷偷關掉自動識別系統,用兩艘拖船,擅自拖離事發地點」;海事處最新的說法是「錨鏈斷裂,隨波逐流,漂離事發地點」。
二:海事執法局說的是「Ceres I」關閉了自動識別系統;海事處最新的說法則是「它的通訊系統和導航系統出現了問題」。
三:海事執法局說,有兩艘來自新加坡的拖船涉嫌未經許可把「Ceres I」拖離事故現場,三艘船一起被扣押;海事處最新的說法是,據「Ceres I」的管理者報告,他們雇了這兩艘拖船,前去協助「Ceres I」救火和降溫,後來,「Ceres I」的發動機已不能正常工作,在洋流影響下,漂離了事發海面;這兩艘拖船試圖把它拖回去,但是它們的動力不足以對抗洋流,不但無法把「Ceres I」拖回去,反而被它拖著走。
四:海事執法局說,「Ceres I」運載的貨物可疑;海事處則明確說明,它是空載。
看來,真相大白ing...... 令人費解的是,為何馬國海事執法局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早早就草率做出「偷偷關掉自動識別系統,未經許可,連夜撤離事發現場」的說法?
【對此,讀者們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
馬來西亞海事處說,先前關於「Ceres I」擅自離開事發現場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這是因為它的自動識別系統AIS不在工作狀態。
至於是主觀偷偷關掉AIS,或是AIS出現故障無法工作,則未有詳細說明。
海事處處長哈林說,該處正與新加坡海事管理局、「Ceres I」船東聯繫,準備把兩艘出事油輪從海面上拖到安全港口,之後再決定下一步調查工作怎麼走。
據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網站透露,「Ceres I」超大型油輪雖然掛的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旗,但是註冊的船東是一家設在香港的公司,運營公司則位於上海。
媒體報道,「Ceres I」的保險方尚不清楚,Gard等頂級保險公司並未承保該船。
該船或與美國制裁伊朗有關
媒體引述航運界人士Kpler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及亞太地區市場合作主管 Matt Stanley透露,多年來,「Ceres I」曾多次關閉 AIS 自動識別系統和跟蹤應答器,處於所謂的「黑屏狀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至於「Ceres I」的載貨情況,先前有兩個說法。有些媒體說是空載,其他一些媒體則說,從國際船舶追蹤網可見,「Ceres I」最近一次的AIS數據顯示,它運載的是200萬桶伊朗石油。伊朗石油部已經出面否認了「Ceres I」運載該國石油的說法。
傳說中的「幽靈船隊」
美國對伊朗石油進行制裁。中國此前多次表示,一貫堅決反對美方實施非法、無理的單邊制裁和所謂「長臂管轄」。
據媒體報道,僅僅2023年,每天經過馬來西亞海域轉運北上的伊朗石油高達67萬桶,今年更是增至每天80萬桶。
據航海業內人士透露,全球大約有600至1400艘船齡15年以上的老舊油輪,業界稱之為「幽靈船隊」或「影子船隊」,經常在海上直接以「船對船」的方式,裝卸、轉運伊朗、俄羅斯等受制裁國家的石油,此舉本身就有巨大污染和火災隱患。在這個過程中,關掉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隱藏行蹤和身份,更是增加了碰撞風險。
這些老舊油輪還有個共同點——往往由不知名的小保險公司承保。
「Ceres I」是當局密切關注的船舶之一,事發地點恰巧屬於業內公認的「幽靈船隊」黑區。
船舶信息網Lloyd's透露,「Ceres I」長時間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東岸外的海域逗留,但有時會行駛到中國大陸的港口,包括山東的許多小型煉油廠,業界有些人把這些小型煉油廠戲稱為「茶壺」。
該網站也稱,在過去幾年,「Ceres I」曾多次「易幟」,包括宏都拉斯、利比亞、巴拿馬、馬紹爾群島,2021年改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旗。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是非洲一個小島國,人口22萬,國土面積1000平方公里。
兩艘船仍被馬國扣押
接到起火報告之後,新加坡海軍隱形護衛艦「精湛號」趕赴現場,救起數人;空軍直升機「救援-10」將兩名傷者送至新加坡中央醫院。馬來西亞政府船隻和另一艘新加坡船隻也救起數人。
兩艘船上一共62名船員均已安全脫險。
「Hafnia Nile」號上的22名船員全已送到新加坡,「Ceres I」號上的40名船員當中,有14人被新加坡海軍救起,其他26人皆安全留在船上。兩艘船目前皆為馬來西亞所扣押,協助調查。
(著火的油輪。圖源:新加坡海軍)
(新加坡海軍衝鋒舟向失火油槽船駛去。圖源:新加坡海軍)
(衝鋒舟正在接近逃生艙。圖源:新加坡海軍)
(失火的Hafnia Nile。圖源:馬國海事局)
(獲救船員登上新加坡「精湛號」護衛艦。圖源:新加坡海軍)
(對受傷船員進行急救。圖源:新加坡海軍)
(傷者躺在擔架上。圖源:新加坡空軍)
(中央醫院醫護人員接手。圖源:新加坡空軍)
本次事發地點雖不是新加坡海域,但屬於新加坡的海上搜救區,所以由新加坡組織營救。
新加坡雖然很小,但是,國際上指派給新加坡的海上搜救區非常大,遠遠超過新加坡領海。
ABC丨編輯
TX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