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2020年创立上海衍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A轮融资进行中。
他曾跨领域担任宝洁IT总监,星展银行企业架构师,半导体行业工程部高级经理等职务。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届商业分析硕士(MSBA),郑国校友近期接受了母校的专访。在分享中,他追溯了10年前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起步之路,以及折射其中的人才光芒。
校友简介
郑国
上海衍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分析硕士(MSBA)2013级
NUS上海校友会
MSBA中国分会负责人
文章来源
新国大授课型硕士官方公众号
“
10年前
当你在行业中触碰到
数据分析新问题
世纪之交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微电子,第一学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了中新两国教育部的奖学金项目,随后就来到新加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
本科时光丰富多彩——我在大工科领域学习了包括围绕着微电子、纳米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学、仿真模拟、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内容;我还去计算机学院学软件工程,去理学院学概率论,也在商学院上过课,在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修读了东南亚发展史。
能有这样打破学院边界的灵活课表,是因为新国大注重培养“T型”人才,专精亦博学。事实证明,这真的很有利,尤其是步入职场后,“T型”优势越发明显。比如,了解东南亚历史文化,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亚洲各地的同学/同事,在合作中更融洽,能够找到达成共识的平衡点。
我的职场是从半导体行业开始的,这是高精尖以及数据驱动的行业,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一直是我们的日常信条。每天,这里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抽象成信息与洞察。我在公司内部驱动了不少数字化的项目,譬如流程的自动化、数据的自动化抽取与规则、高级统计分析的应用与系统搭建、自动化算法的系统建设等等。随着工厂数字化的推进和数据的积累,我认识到现有系统与方法的局限性,于是寻求突破,尤其是数据挖掘技能以及相关大数据系统的拓展。
我是比较崇尚终身学习的人,工作后并不会局限于工作内容的培训。毕业后我就办理了NUS的校友图书馆卡——这里有一些比较前沿的、细分行业的期刊,可以了解半导体行业的最新动向、制造业的最佳实践,还有数字化与管理的前沿动态。
其实在读MSBA之前,无论是出于自己工作中对技能提升的要求,还是对于制造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洞察,都告诉我:大数据分析将会成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而且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就制造业来说,数据分析结合业界流行的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方法论,将会真正地成就数字化企业,把数据支持的决策系统做深做实。
所以2013年,当我看到MSBA项目时非常激动。它是商学院、计算机学院、IBM、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四方联合促成的融合项目,具有独特性。这正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幸运地成为了第一届的学生。
“
认知本质
快速决策
世界上最缺的人才
你所积累的经验,看问题的角度,能让你快速认知任何一个商业问题的本质。然后就是如何联系这个本质,去快速组织数据决策链。我想,能够把商业和数据技巧融合起来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缺的人才。
这也是MSBA的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具有独特性——50%商学院+50%计算机学院的均衡课程是很少见的。如果你去看其他学校的这类项目,可能会偏向商科,甚至是纯粹的商学院项目,或者是纯计算机项目,在技术上去探索。
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是:我们第一届的MSBA同学,不少和我一样,都工作过五年以上,大家的背景大多和数据分析相关,但是业务领域完全不同,比如我是从半导体行业来的,有的同学是做量化、财务分析或者健康产业的。我们有一位50多岁的同学,担任过企业高管,也曾成功创业。
可以说,我们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人,都是较早在各自行业中触碰到数据分析新问题的人。当我们带着各自的经验、知识面、方法论和问题意识进入课程,这样一群人的相聚是很大的财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