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2024-08-11     静姝     9726

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左起)新加坡的美食:罗惹、咖喱、阿渣。(海峡时报、大南洋、tanamerah.com)

作者 侯佩瑜

加坡种族和谐日订在7月21日,在那之后的两个多星期,就是8月9日国庆日。

有着四大种族的新加坡,种族和谐不仅体现在宗教,语言、文化、服装等方面,还体现在菜肴的融合上。

就如罗惹(rojak)、咖喱、阿渣,都是新加坡四大种族华族、马来族、印度族以及欧亚裔的代表食物,只是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烹饪时所用的食材、制作方法、调料上彼此借鉴,互相影响,所以呈现方式和口味虽有不同,却交相辉映。

罗惹

新加坡华人喜欢吃的罗惹,以马来口语“rojak”命名,意为 “大杂烩”、“混合”,是一种多元、融合的象征。

这道美食叫rojak实至名归,它是一种混合了蔬菜、水果、油条和酱料的热带沙拉,将各种风味浓烈的食材交融在一起,组成一道可盐可甜的佳肴。 罗惹这道菜,不但在食材使用上很rojak,食物起源的背景也相当复杂,深受马来餐、中餐、印尼餐的影响,反映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鲜脆黄瓜和沙葛、口味强烈刺激的水果如切片黄梨、青芒果或莲雾、炸油条和烤豆干,有时甚至会加入烤鱿鱼干。 然后再淋上浓稠的黑色酱汁。酱料由虾膏、糖、青柠、辣椒酱、亚参(Asam)混合搅拌而成。

最后,加入碎花生和姜花末提味,吃进口里甜咸酸辣精彩纷呈,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才准确!

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华人罗惹。(海峡时报)

同一道美食,印度族和马来族也爱吃,只是他们使用的食材稍有不同。

印度罗惹使用炸面团、马铃薯、水煮蛋、炸虾饼、和蒸鲜鱿,蘸酱则是橙色的辣花生酱。

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海峡时报)

马来罗惹则主要用黄豆发酵食品天贝(Tempeh)、豆干,酱则是用峇拉煎酱(Belachan),同样是辣的。

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咖喱

咖喱是新加坡的国民菜肴之一,这是一种无论华族、印度族、马来族还是欧亚裔都喜欢的菜肴,但各族烹煮咖喱的方式都不一样。

印度咖喱的香料味道最为浓郁,华人料理香料浓郁度减轻,力求与原材料(鸡、鱼等肉类)的味道取得平衡,马来料理则加入椰浆和亚参。

咖喱鼻祖是印度式咖喱,印度最初的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只使用一种香料不能去其膻味,因此就用多种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

咖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香料:孜然、茴香、姜黄、芫荽、辣椒等(香料种类不限,但大多有姜黄、芫荽、辣椒)和姜、大蒜、洋葱等食材,并以油烹煮成酱汁,大多为黄色或红色,味道带辣且浓郁,再与其他豆类如鹰嘴豆、蔬菜或肉类一起烹调,并搭配米饭或煎饼进食。

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印度咖喱。(Indian media)

至于马来咖喱,一般会加入香茅、椰丝及椰浆,比较浓稠。 如果说印度族咖喱有近50%是香料,华人咖喱只有约20%的香料,而且通常不会加入鹰嘴豆。华人咖喱介于印度和马来咖喱之间,既有辣味又有椰奶的香甜,口味较淡而清香。

华人的咖喱除了做成咖喱鱼头、咖喱鸡,还喜欢做成咖喱汤面,或用来蘸面包,咖喱里一般也会配有豆芽、长豆、茄子和羊角豆等蔬菜。

甲必丹咖喱(Curry Kapitan)则是殖民地时代葡萄牙厨师所创。葡萄牙商船厨师的职务,是为职权最高的长官(船长、指挥官、总督)烹调餐食。

多元种族特色 在新加坡这三道美食也找得到

甲必丹咖喱。(新报)

演变至今,甲必丹咖喱已是全球欧亚裔、土生华人逢年过节的必备料理。

欧亚裔人士的甲必丹咖喱也是由鸡肉和马铃薯烹煮而成,风味却有别于一般的咖喱。

这是因为,欧亚裔虽然善用辛香料,却不像印度人那么注重辣香,反而强调西方烹调法之特色。由于采用的香料、香料种子、香草种类不比印度人少,又融入西方“柠檬”之清香,具有多元色彩,层次感异常丰富,使“甲必丹咖喱”散发出浓浓的殖民地风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