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被《利润》杂志的发行人评价为:“他的确是疯了,疯得像只狐狸——对于购物中心的投资,他从未犯过错误,一次也没有。”
获得这么高的评价的人,就是菲律宾首富施至成。他12岁跟着一贫如洗的父母下南洋,23岁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在89岁时,成为菲律宾首富!
12岁跟随一贫如洗父母来到马尼拉
开了一间杂货铺养家糊口
施至成,1924年出生于福建。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贫穷的童年。
1936年,年仅12岁的施至成跟着一贫如洗的父母,从福建来到菲律宾的马尼拉。
在马尼拉,施至成的父母拿出全部积蓄开了一家贩卖蔬菜、日用品的小杂货铺,全家都靠着这个杂货铺生活。
但施至成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因此在经营店铺时总会出错。
有一次,母亲在进了一批货之后,不小心把帐算错了。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3个月,他们一家人所有的努力都白费。这件事对当时的施至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
读书时选择半工半读
学会当地语言、积累经商经验
兼职学习销售技巧
后来,杂货铺生意开始好转,施至成的父母除了补贴家用,还用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将他送去学校读书。
施至成就此开启白天帮着父亲在店里帮忙,晚上腾出时间去华人开办的夜校学习,放学后自己还自学的生活。因为有着非常精确的学习目标,他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快。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施至成不仅积累了经商的经验,还学会了菲律宾当地的语言。
过了语言的这个难关以后,他便开始每天晚上6点去码头扛活,做2个小时兼职,只为可以交学销售的学费。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施至成曾因饥饿累晕过去,也曾因老板跑路没有工钱,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商头脑逐渐清晰。
战争时选择留在菲律宾
倒卖军靴在23岁赚取第一桶金
然而,施至成的拼搏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1942年,战争蔓延至菲律宾,他家的生意毁于一旦,一家人的生活都陷入困境。施至成的父母考虑良久后,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但17岁的施至成为了生存和学业,没有选择和父母一起回国,而是选择留在菲律宾。他在一家小鞋店当学徒,学习制鞋、卖鞋的技巧,日子渐渐地稳定下来。
战争结束后,施至成发现很多菲律宾人都没有鞋子穿,而美国的军靴供应充足。
这对于施至成来说,是一个商机!于是,他开始从美国大兵手中收购军靴进行倒卖,同时还和鞋店老板达成协议——不要工资,老板允许他在店里出售军靴。
当时市民对美军解放马尼拉怀有感激之情,许多年轻人很喜欢美国的军装,因此施至成推出美国军靴后,大家争相抢购。
施至成也靠着这个生意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也拥有了第一个店铺——Shoe Mart。这一年他才23岁!
去美国寻找设计新的款式
开办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
后来,施至成在与美国大兵接触过程中发现,美国人对鞋子的设计有自己的理念,非常超前。于是,他坐40多小时的飞机来到美国,寻找设计新的款式。
在美国,他发现人家的百货大楼一个楼就是一个店铺,卖什么的都有。因此,施至成回国后,第一时间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在主营鞋子的基础上引进服装、护肤品以及日用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