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研究:25.8%海鮮產品被貼錯標籤 或商販為牟利所致

2022-01-26

新加坡一項研究顯示,當地市面上25.8%的海鮮產品被貼錯標籤,這可能是商販為了牟利而導致。

《今日報》報道,這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發現,最常見的情況是把鯖魚(sablefish)標註為黑鱈魚(black cod),巴塔哥尼亞齒魚 (patagonian toothfish)當作鱈魚或鱸魚出售,虹彩鯊魚 (iridescent shark)標為海魴(dory)或博氏巨鲶 (bocourti)。

這項刊登在學術期刊Food Control的研究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去年1月至4月份,搜集了新加坡85家超市和11家餐館共96個樣本後進行。

研究人員表示,有些錯誤純屬意外,但也有可能是為了牟利。例如,巴塔哥尼亞齒魚俗稱智利鱸魚,可能讓人會造成混亂,外行人也可能會把比目魚(halibut)誤認為鮃魚(flounder),因為它們都是扁平海魚。

研究人員指出,海產標籤錯誤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健康。他們舉例說,像常被當作鱈魚或鱸魚售賣的巴塔哥尼亞齒魚一般汞(俗稱水銀)含量偏高,甚至超出安全水平。

研究人員也表示,相對一些國家和地區而言,新加坡海鮮產品貼錯標籤的比例相當高,如希臘只有13.5%的海鮮標籤錯誤,台灣則為17.4%。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男幫妻子申請准證,卻因這一舉動遭拒簽、雙雙被罰$3500!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酒後暴行!65 歲男子巴士站狠毆女鄰居,再襲警獲刑 18 周
  • 當啃老族伸手要錢 不肖女打老母入獄
  • 新教皇利奧十四世登場,新加坡天主教徒將為其虔誠祈禱
  • 淡濱尼工業建築起火 濃煙沖天
  • 淡濱尼工業建築火勢猛烈 民防部隊出動五支水柱滅火
  • 【直播】淡濱尼兩層高工業建築起火 記者直擊報道
  • 新中海軍即日起展開雙邊海事合作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