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移民新加坡,到底图个啥?
就在昨天,一位小红薯的用户发布了一篇《中年移民后难以言说的痛》。
在帖子里,她讲述自己移民的心路历程:
三年前她曾经犹豫过是否要放弃深圳的生活移居新加坡,但由于丈夫的而坚持,她选择了行动上的支持。幸运的是,他们三年内拿到了PR,但就在拿到PR的一个月后,婆婆却过世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中年人的痛。而更让人惆怅的是,回国奔丧的时候却突然意识到,因为少时离家求学,中年又移民异国,和亲戚并不熟络,也没有什么亲近的朋友,家乡已变成了异乡。
这则帖子戳中了太多人对于移民新加坡的不为人知的心酸。
重新开始的事业、养家糊口的压力、逐渐变得陌生的故土、不能承欢膝下的痛、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建立的交友圈……比起年轻时就通过留学移居新加坡的人们,中年移民者们面临的,是更无法言说的取舍。
今天是一场掏心窝子的坦白局——中年移民新加坡,真正留下来的人,到底图个啥?
椰子随机对30位在新加坡移居超过10年的椰友进行了采访,以下几个选项中,哪几个选项是促使你留在新加坡的原因。
令人惊讶的是,排名第一的选择竟然是:孩子!大部分家庭选择留在新加坡还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我才留在新加坡
接受采访的小A是35岁的时候来到新加坡的,如今已经在新加坡9个年头。
老公调到新加坡分部任职,为了不一家分离,小A选择了辞去北京的工作一起移居来新加坡。
“中年移民最痛的感受就是,再也没有父母和朋友的帮衬了,一切都要靠自己!”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大儿子刚2岁,因为不知道新加坡其实刚出生2个月的娃就能送进托儿所,母子就两个每天在家大眼瞪小眼了一个多月才开始找机构。
“刚来那会儿真的很想回国,孩子每天习惯由爷爷奶奶照顾,经常在我面前莫名其妙大哭大闹,辞去工作没有朋友举目无亲,一度真的要崩溃了。”
就在真的准备自己带着孩子回国的时候,小A老公排队的托儿所突然空出来一个名额。
“再晚两周我就真的熬不住了!”自从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她突然开始慢慢意识到了新加坡在教育方面真正的优秀。
每天早晨7点就可以把孩子送进托儿所,晚上7点托儿所才关门,老师们直接帮忙解决了孩子的早、中饭,小A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她选择了自己做宠物方面的跨境电商,慢慢的事业也有了起色。
新加坡是真的很安全,不同于国内父母带孩子时的寸步不离,小A可以带着笔记本电脑坐在楼下,一边工作一边一只眼睛瞄著孩子玩耍。
当真的脱离了父母的帮衬,才意识到原来现代人可以一边忙事业,一边照顾孩子。或许也是因为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大儿子变得越来越乖巧黏人礼貌。
“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九年里我和老公回国的日子掰著指头都能数过来。”
开始因为没拿到身份老公想在事业上多表现,外国人在新加坡的成本真的很高,一想到孩子每个月的幼儿园费用就高达1300新币,就舍不得带孩子回国。
后来是时间对不上,特别是儿子上小学之后,春节只有2天假期,就基本放弃了合家欢度春节的计划。加上来新加坡久了,孩子已经适应了热带夏天的气候,就只能在5-6月小学春夏季放假的时候回国看望老人。
小A在2020年拿到了PR,立刻在孩子的学校附近买了公寓,并在三年后入籍成了新加坡人。
“有了身份之后,突然感觉太轻松了,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明年她的孩子即将面临小六离校考试,每周补习一次华语、科学和两次数学,每月的补习费用大约在1300新币左右。
她觉得自己在妈妈们的当中算是中等卷度,比上,当然有每天把孩子那安排得超满,所有补习班轮番上的超卷虎妈。但比下,还有不少都快到小六了,孩子仍然一次补习班都没上过,天天在外撒欢的放养家庭。
“丰俭由人”是她的形容,华人自是卷的,这是刻在卷王民族中的基因,但是其实放平心态望眼整个新加坡的孩子们,还有不少马来人的孩子、印度裔的孩子,完全是随缘式学习,心态就会放平很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