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元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國內的中元節只有一天,而新加坡的中元節直接過一整個月!
新加坡管農曆7月叫「鬼月」,中元節叫「鬼節」。整個七月,你將會在全島各處看到燒紙錢、點蠟燭、焚香、歌台等等。
那大家知道新加坡的中元節有哪些習俗嗎?
中元節最受矚目的活動:歌台
整個七月都有表演
七月歌台又被稱作歌台,是中元節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它是為「好兄弟」(百姓在中元節期間為避諱,將亡魂稱為好兄弟)提供的娛樂享受的歌舞表演。
歌台一般都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台,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台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的。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在夜晚時分,台上的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七月都有表演。
在歌台側面,通常會為「好兄弟」準備供台,供台上有烤乳豬、烤雞、烤鴨、水果、罐頭等祭品,插著香燭和普渡旗。
流水席、競標福物
堅信福物會帶來更旺的財運
通常在歌台旁邊,會安排盛大的流水席和競標福物活動。
競標福物就是把那些經過「開光」「祈福」的物品拿出來讓大家競拍。這些福物本身價值並不高,它可以是酒、擺設、風扇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東西。
它只是被冠以「福物」的頭銜,具體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是很重要。
大家爭相喊價,是因為所得的收入可充為慈善基金或會員的福利基金,也可以補貼第二年購買貢品的費用,讓貢品更加豐富。
同時,大家普遍相信福物可以帶來更旺的財運。
新加坡華人會燒街衣
燒完後供品器皿不帶走
新加坡過鬼節的習俗豐富多彩,但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燒街衣。
新加坡華人會選擇在自家樓下燒街衣,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請觀音菩薩度化救助「好兄弟」。
在新加坡,幾乎所有的香燭紙紮鋪都有售專門的「街衣包」,裡面有觀音衣、金銀元寶、紙錢等。
燒街衣的貢品包括烤乳豬、豆腐、芽菜、龍眼、連殼花生、米酒、糕點等。
在燒街衣時,要先燒觀音衣,燒完後所有的供品及器皿都不能帶走,避免將「好兄弟」帶回家。
燒紙錢陣仗大
方圓百里煙霧繚繞
這一習俗與國內差別不大,只不過他們燒紙錢的陣仗很大,煙霧繚繞的。
有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最近這幾年,新加坡政府為了減少燒紙錢對環境的污染以及火災的發生,設置了鐵桶,有效避免紙灰四處飛舞。
放河燈表思念、祈福
願好兄弟早日投胎轉世
河燈,又名「荷花燈」,以紙板或木板為底座,用紙糊成宮殿形,底座上放一支蠟油,置彩色三角形紙旗,稱為「普渡旗」。在普渡旗或河燈上用筆寫上吉祥語並署名,在祖先或者是「好兄弟」知道是誰供奉的。
傳說地府通往人間的路是陰暗的,需要燈光照明。因此,在晚上河邊點燃河燈中的蠟燭,將其放入河中為祖先引路,以及超度迷失在陰陽界的「好兄弟」。
傳說所有遊蕩的「好兄弟」都期盼能寄生在河燈里,來到人間投胎轉世。
逝人已逝,活著的人放河燈是為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懷念,為活著的人祈福;也是為不幸溺水身亡的「好兄弟」超度,願他們早日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