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病例死例皆銳減85%,今年新加坡人免疫消退 骨痛熱症疫情料嚴峻

2022-01-27

隨著群體免疫力減弱,開年以來的骨痛熱症疫情不容樂觀,頭三周平均每周新增145起病例,並且數據逐周上升,上月監測到的伊蚊數量較去年8月增加了17%;加上許多人持續居家辦公,吸引喜在日間活動的伊蚊叮咬,預計2022年的骨痛熱症病例數會超過2021年。

(劉慧祺攝)

新加坡去年有五人死於骨痛熱症,全年病例為5258起,與前年數據相比雙雙銳減85%。不過隨著國人對病毒的免疫力逐漸消減,國家環境局預計今年的骨痛熱症疫情將比去年嚴峻。

2020年是新加坡有記錄以來骨痛熱症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共有3萬5315起病例,造成32人死亡。根據環境局的季度報告,進入2021年後,新增病例從第一季的1872例緩步降至第四季的878例。

骨痛熱症病毒有四種血清型。環境局認為,在經歷了2019年和2020年的骨痛熱症暴發後,新加坡社群產生了交叉保護性免疫,但這種因初次感染某一血清型而引髮針對其他異源血清型的免疫是短暫的,僅有幾個月到幾年的保護力。

第三型病毒(DENV-3)從去年5月起成為本地的主導病毒型,到了12月,已占病例總數的九成之多。

隨著群體免疫力減弱,開年以來的骨痛熱症疫情不容樂觀,頭三周平均每周新增145起病例,並且數據逐周上升。環境局在前天(1月26日)發布的文告中表示,新加坡上月監測到的伊蚊數量較去年8月增加了17%,加上新加坡人對第三型病毒缺乏群體免疫,以及許多人持續居家辦公,吸引喜在日間活動的伊蚊叮咬。在這些骨痛熱症傳播的主要因素驅動下,「我們預計2022年的骨痛熱症病例數會超過2021年」。

截至本周一(1月24日),全島共有24個骨痛熱症活躍黑區,位於裕廊潔凈科技園環道、楊厝港惹蘭曼高(Jalan Bangau)一帶、武吉知馬登罕弄(Denham Close)和杜尼安路一帶四個較大黑區中,就有兩區發現第三型病毒。

(劉慧祺攝)

試行伊蚊絕育計劃後 淡濱尼義順病例減88%

為抑制伊蚊數量,環境局於2016年推出伊蚊絕育試驗計劃(Project Wolbachia),在試驗區組屋各樓層的公共走廊和外圍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這些雄蚊與雌性伊蚊交配後產下的卵無法孵化,從而抑制伊蚊數量,減少骨痛熱症病例。

環境局前天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表示,這些蚊子繁殖設施每周生產的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數量,已從2020年底的200萬隻增至目前的250萬隻以上。

試驗已取得積極成效,淡濱尼和義順試行計劃超過一年後,高達98%的伊蚊數量受到抑制,病例數也減少了88%。目前試驗也在蔡厝港和武吉巴督組屋區進行,前年疫情暴發時的重災區——馬林百列有地住宅區也在上一季度納入試驗範圍。

不過環境局指出,伊蚊絕育試驗計劃目前僅覆蓋全國大約12%的組屋區,到了今年3月則將擴大到17%,料難以對總體疫情產生大的影響。

家家戶戶保持警惕、做好防護仍是應對骨痛熱症的最佳手段。自前年7月對違例屋主落實更嚴厲的刑罰後,環境局去年在大約770個住家發現多處蚊蟲滋生點,有約1100個住家反覆出現蚊子滋生問題。

環境局去年在全島展開約63萬1000次稽查,發現1萬8500個蚊子滋生處。當局也對有蚊蟲滋生的物業業主採取了8100次執法行動,發出43個建築工地停工令,54名承包商因屢犯而被控上法庭。

文:盧凌之

攝影:劉慧祺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男幫妻子申請准證,卻因這一舉動遭拒簽、雙雙被罰$3500!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酒後暴行!65 歲男子巴士站狠毆女鄰居,再襲警獲刑 18 周
  • 當啃老族伸手要錢 不肖女打老母入獄
  • 業者預計來臨長周末 往新山乘客人數將增加五成
  • 獅城女子稱於美國機場被扣留兩小時 還被官員問及銀行存款數額
  • 綠動新加坡活動回歸 推出900多個項目
  • 女神卡卡下周本地開唱 商家紛紛推出主題商品和活動
  • 黃總理:大選後首要任務是處理經濟問題及對國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