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国务资政李显龙出席军人日晚宴。新加坡国防部也在晚宴上表彰了李显龙在过去二十年中对新加坡和武装部队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国会英文资料翻译整理:
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
武装部队总长孟耀诚少将
尊敬的来宾、
武装部队的男士们、女士们、
各位,
大家晚上好,
感谢国防部和武装部队邀请我参加今晚的晚宴。我非常高兴能够回到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学院,与大家一起庆祝军人日。我很开心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包括许多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战友,他们在多年前曾与我并肩作战。我还要感谢武装部队今晚给予我的巨大荣誉。我对你们制作的视频以及国防部长刚才慷慨发表的讲话深感动容。这些超出了我应得的荣誉。
在几十年间发展壮大的武装部队
武装部队的发展故事与新加坡的发展故事息息相关。当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为独立国家时,起步时资源非常有限。武装部队也同样起步艰难,仅有两个步兵营、两艘木制船只,没有空军。那时,面对的是持续的对抗局势,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关系紧张。英国军队在新加坡的存在,虽然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但由于伦敦面临财政压力,是否继续驻留东苏伊士仍然不确定。
因此,我们必须紧急建立武装部队,以便在危险的世界中保护自己。我们的建国领导人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们引入了国家服务制度。我们创建了新的武装部队编制——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后勤兵。虽然大致按字母顺序排列,但首先是炮兵。我们建立并发展了空军和海军。我们采购了新的(实际上常常是二手的)设备,并训练我们的部队操作这些设备。我们发展了指挥结构和作战概念来使用这些新单位。逐步地,我们学会了以联合武装力量的形式进行操作和作战,随后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三军合一力量。年复一年,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和繁荣,我们为国防分配了稳定的预算。年复一年,我们现代化了部队,提升了能力,巩固了新加坡的长期安全。
今天,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发达国家,武装部队则成为了一支专业、可信赖且受尊敬的力量。第三代武装部队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创建了第四军种——数码部队(Digital and Intelligence Service,简称DIS),在数字领域为我们提供保护。但建设新加坡和升级武装部队的工作从未停止。新加坡正在推进“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 Singapore)议程,而武装部队也正在转型为下一代武装部队,准备应对各种新威胁。
实现任务成功
近60年来,新加坡享有了和平与安全,而武装部队的存在和战备状态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武装部队从未需要通过战争来捍卫我们的家园。这是巨大的福祉,愿这种局面长久保持。
然而,和平的代价是永恒的警惕。我们的军人全天候值守——在空中、陆地、海洋和数字领域。在这些年里,无论我们何时需要武装部队,它总是随时待命,并且始终如一地完成任务。
武装部队进行了威慑巡逻、反恐行动以及为特殊事件提供安全部署,比如几年前的特朗普-金正恩峰会。我们定期进行人员和装备的召回及动员演习。偶尔,我们也需要提升警戒状态,有时是公开的,有时是隐秘的,可能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或默默传达我们的决心。
武装部队还在海外行动中证明了其实力。它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包括在东帝汶的任务。它还加入了国际反恐和打击海盗的行动。例如,在亚丁湾进行反海盗巡逻,以及参与阿富汗的多国稳定与重建工作。
除了执行任务,武装部队还参与了与地区和国际伙伴的联合演习。我们的部队在演习中展示了自身的能力,扬起了我们的旗帜,并默默向伙伴们证明,我们掌握了专业技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武装部队还迅速而有效地响应了区域和国际的人道主义危机及灾难。2004年,当海啸袭击时,武装部队在48小时内启动了第一次运输任务,将急需的救援物资送往班达亚齐、米拉务和其他受灾地区。2011年,当基督城发生地震时,一支恰好在当地进行演习的卫队部队,包括全职国家服役人员,迅速参与了震后救援工作。今年3月,武装部队在加沙进行空投行动,为那里的平民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在国家紧急情况下,例如2003年的SARS疫情,以及最近的新冠疫情,武装部队也积极参与并为抗击新型病原体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次,无论任务是什么,武装部队总是准备充分,我们的部队和军人展示了他们的能力,并使武装部队和新加坡感到自豪。在新加坡,很少有其他组织具备像武装部队那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应对任何情况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准备状态和机动性。因此,这给政府和新加坡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信心,因为我们拥有随时可以动用的武装部队,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需求。
武装部队的经验
对我来说,能够在服役多年后进入政界是一种荣幸。和许多新加坡人一样,我开始时是全职国民服役人员,曾在荷兰路基地的第二步兵营服役。后来,我获得了武装部队奖学金,成为了一名正式军人。在那个时代,我们是永久性的职业军人,也就是说,会一直服务到退休。之后,我有幸指挥部队——从排、炮兵到一个营。我在总参谋部服务,帮助建立了第一个联合参谋部门,这使武装部队走上了成为三军合一的道路。这是极其充实的经历。训练和激励我的部下,使部队具备作战准备。协助制定武装部队的能力、概念和编制。参与规划和塑造武装部队的发展和未来。我早已离开了武装部队,但其他人接过了接力棒,在过去40年里将武装部队推进了更高的水平。顺便提一下,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学院——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对我意义非凡。当我在1971年作为军官候补生时,见习军官学府和军训学院在巴西立营,对面而已。直到1987年,我们才决定建设这个军训学院校园。作为当时的国防部第二部长,我参与了这一决定,并有幸在武装部队军训学院的委任游行晚宴上宣布这一消息!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高兴看到武装部队军训学院继续履行其使命,培养一代代来自各军种、各级领导的军官、专家和军事人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