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成立了一個審查小組,專門負責加強新加坡股市的開發,這一舉措對於當前市場低迷的形勢來說,無疑是及時雨。隨著首次公開募股(IPO)數量的減少和近年來的一系列退市事件,新加坡股市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意味著政府迫切需要採取更為大膽的措施來振興這一交易所。
圖源:CNA
新加坡和香港是亞洲最活躍的兩個金融中心,而在股市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新加坡的經濟規模較大,但其交易所(SGX)上市公司的總價值僅為香港交易所(HKEX)的一小部分。
截至7月底,新交所的市值為6200億美元,而香港交易所的市值則達到了驚人的4萬億美元。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新交所主要列出本地和東協公司,而港交所則包括中國公司和國際品牌,具有更高的多樣性和全球吸引力。
新加坡或許向美國股市學習
為了提高散戶投資者的參與度,擴大國內投資者群體,專家已經提出了許多建議。然而,嚴酷的現實是,新加坡永遠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市場,即使將本地投資增加數倍,與其他全球金融中心的龐大資本池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政府認為振興新加坡股市的最佳途徑是將其定位為區域和全球公司的首選上市地,就像美國交易所成為吸引全球最具活力企業的磁鐵一樣。
新加坡應加強其監管框架,以適應更多創新的公司結構和融資模式。例如,創建一個新板塊,為高增長的科技公司量身定製規則,類似於美國的納斯達克。
這可以允許圍繞財務先決條件和治理制定更靈活的上市標準,同時不會忽視保護投資者的保障措施。此外,允許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在適當的監督下上市,可以加強新加坡在金融科技創新前沿的地位。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應該加倍努力建立其初創和成長型公司的渠道。擴大新加坡股票市場補助金(Grant for Equity Market Singapore)、錨定Fund@65等計劃,並加強對有意上市的中小企業的支持,可以確保源源不斷的本地公司上市。
此外,還應加大努力使新加坡成為區域初創企業的首選上市地點,通過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共同投資基金來錨定IPO以及積極接觸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來實現。吸引更多的亞洲「獨角獸」將產生轟動效應,並建立起足夠規模的成長型公司。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應努力成為全球資本獲得亞洲增長機會的門戶。它可以通過積極吸引海外主要亞洲公司的上市並鼓勵已經在國外上市的亞洲公司二次上市來實現這一目標。創建由指數提供商、研究機構和做市商組成的正確生態系統,以促進這些股票的投資和價格發現也將是關鍵。
新加坡已經是全球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亞洲中心,它應該利用這些關係來推動全球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機構投資者。
鼓勵投資者參與市場 增強活力
實際上,新交所內部激勵結構的細節對外部觀察者並不完全透明,但如果將管理層的關鍵績效指標與新加坡股市的整體增長和發展更緊密地保持一致則可能會產生積極的結果。
圖源:FACEBOOK
反觀日本,當地的個人儲蓄帳戶是一項針對個人的政府免稅股票投資計劃,儘管新加坡不對新加坡人的股票投資徵收資本利得稅,但個人退稅也許可能有助於將新加坡更多的大量家庭儲蓄投入股票市場。
此外,當局應持續努力促進散戶投資者的教育和參與,擴大金融知識計劃和投資意識活動有助於改變對股票投資的態度,允許中央公積金投資於更廣泛的本地上市證券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也可以鼓勵民眾更積極地參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