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年疫情爆發以來,陌生人變成了一種潛在的危機,大家都小心的保持著社交距離。在公共場合,人與人的距離從約定俗成變成一米以上,又從一米以上慢慢回到一種曖昧不明的狀態。相對於這種謹慎,我倒無比懷念起最沒有社交距離的地方——夜市!在經歷了末世般的空城之後,明亮熱鬧的夜市仿佛是過去盛世中最絢爛的部分,讓我魂牽夢繞。
對於許多亞洲地區的人來說,夜市便是人生,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氣的地方;是一天的疲憊過後,最可以給腸胃和心靈尋找慰藉的地方。每次我去台灣、泰國或是馬來西亞,總能在夜市裡找到最地道的美食,最有童年回憶的遊戲,和最物美價廉的紀念品。
夜市究竟是什麼 如果要問夜市是什麼,我覺得除了晚上開放,人潮聚集,也很難定義。我去過的夜市不計其數,所以我自己大致把它們分為以下幾種:一、街道型夜市:一般位於城市中的繁華地段,有營業時間比較長的固定商鋪,也有流動攤販,比如吉隆坡茨廠街夜市、香港的廟街夜市等。
二、廣場型夜市:通常占地面積非常大,十分空曠,全部都是流動攤販,比如台南的花園夜市、西雙版納的星光夜市、曼谷拉差達火車夜市(Train Night Market Ratchada)等。
三、觀光型夜市:以遊客群體為主,售賣紀念品和當地小吃。比如越南會安古鎮(Hoi An)夜市、馬六甲雞場街夜市、寮國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夜市等。當然還可以分為以飲食為主的,如士林夜市,或者以社交活動為主,如日本神社廟會。
夜市裡有什麼 夜市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什麼都有。多元性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台南的花園夜市旗海飄揚的景觀,就曾讓我大為震撼。這個占地3000多坪,有近400個攤位的大型夜市,單美食就足以讓人挑花了眼。舉目四望,章魚小丸子、香酥雞和地瓜球的旗幟迎風飄揚,比看到萬國旗還激動人心。另外,懷舊的小遊戲也是台灣的許多夜市裡不可錯過的部分。它們就好像現實中的candy crush,雖然無腦但體驗感要比按手機好上一萬倍。
夜市的另外一個亮點在於獵奇。當你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文化,夜市總是把那些最奇特的東西攤開在你的面前。我在夜市裡吃過油炸的蟲子,還有孵化了一半小雞的雞蛋,也淘到過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小物件。有些夜市雖然很小,但卻非常原生態,比如寮國琅勃拉邦的夜市,全都是現場烹制的食品和手工製作的物件,沒有品牌,沒有包裝。好像除了此時此地,你不會再遇到一樣的東西。
夜市最大的特點還是在於便宜。中國長沙的揚帆夜市所在的街道,曾經就是一個廉價出租房的小區。揚帆夜市也是一個非常新興的夜市,2011年才誕生,這絲毫不影響它的火爆。隨著中國「地攤經濟」、「夜經濟」這些詞彙的流行,揚帆夜市從中國疫情稍有緩和後,就開始每日人山人海,火爆異常。小吃、衣服、手機殼、玩具什麼的,應有盡有,即便在網購價格如此低廉的中國,夜市的物美價廉還是非常吸引人。
夜市讓人活在當下 夜市雖然好玩,可你很難在夜市裡拍到一張好照片。
首先,你可能光顧著看東看西。其次,這裡沒有社交距離,你能拍到的向上只有人頭、向下只有人腳。所以,如果去逛夜市,還是別做低頭族了。在這個越來越虛擬化的世界,我想只有夜市還能讓人活在現實,活在當下。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