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人口又雙叒叕來搶新加坡本地人的工作了!」--別再「呱呱叫」了!
在新加坡,每次提到外來勞動力,就會聽到大量本地網友吐槽,很多工作機會都被外國人搶走了!!!
也對哦!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先讓我呷一口82年de老白茶,看看背後是不是另有原因。
新加坡人力部2024年第二季度
勞動市場報告新鮮出爐
總體就業增長:2024年第二季度,新加坡整體就業市場繼續保持增長,尤其在建築業和製造業領域,外籍工人需求上升。
這主要是由於這些行業對本地勞動力吸引力較低,外來勞動力填補了這些職位的空缺。
新加坡本地人與外籍勞動力比例:本地公司方面,高技能職位大部分由本地人擔任,而低技能職位則由外籍勞工填補,特別是在建築業和服務業。
外資公司方面,僱傭了大量外籍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領域,但本地專業人員的就業機會仍然增加,特別是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術人員職位。
失業率和招聘趨勢:新加坡的整體失業率保持在低位,本季度數據反映出本地公司和外資公司都在增加對本地PMET的招聘需求。
外來人口
真的搶了本地人的飯碗?
根據新加坡政府的統計,外來勞動力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
專業高端人才和低技能勞動者。也就是說,大多數外籍人士要麼在高技術含量的崗位,要麼是在低技術要求的工作。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工作真的是本地人想要(néng zuò)的嗎?
舉個例子,建築業和服務業里的許多外籍勞工從事的是繁重且收入相對較低的工作。老實說,絕大多數本地人可能並不願意做這些工作吧?
誰會願意在烈日下搬磚,在餐館裡做個馬不停蹄的服務員呢?所以,這類工作外來勞工全部承擔了,反而減輕了本地勞動力的負擔和壓力。
且問辣麼多組屋
都是咋咋建起來滴捏?
五顏六色的MRT又是誰挖滴?
原諒我英語水平有限,萬事通就不多言了!再來說說高技術專業人士崗位:這類屬於外來人才的補充,而非競爭!(是的,我們很乖,我們要聽話!)
李顯龍資政在接受訪問時提到:「 我們必須繼續引進外來專業人士、外來科技技術人員、外來的員工。
不然誰會替我們建我們的屋子,誰會在醫院裡照顧我們?護士們,各種各樣的醫護人員,我們自己新加坡人固然有,但是絕對不足夠。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新加坡人必須了解這一點。」
很多外籍人才的引進,是因為他們具備一些新加坡本地市場暫時缺乏的專業技能。
例如,科技行業、金融領域的某些職位,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和經驗,而本地的人才庫可能暫時還沒適合的資源。
試想一下,如果新加坡本地缺乏這類專業人才,卻又不引進外來人才填補空缺,那麼企業的競爭力就會下降,經濟也隨之受到影響,到時候,連本地人的工作機會也可能被大幅削減。
外來人才實際上是促進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為本地人創造了更多機會,而不是跟大家「搶飯碗」。
究竟是外來人口的錯,
還是應該反思,積極做出自我提升?
我們習慣把問題歸咎於外部原因,而忽略了真正的問題所在。
就業市場的競爭,並非只是在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之間的較量,更多的是技能和適應能力的競爭。
世界變化太快了,不論是本地人還是外籍人士,大家都面臨著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挑戰。
說個有趣的現象:外來人口不僅沒有「搶飯碗」,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更多飯碗」。
外來人口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消費,更多的住房需求,甚至更多的教育需求。這些都催生了更多的本地就業機會。如房產行業、服務業、教育行業,這些都是外來人口促進經濟發展後的「紅利」。
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核心在於自我提升。
其實新加坡真的很幸運,擁有家長式的政府,早早推出了各種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轉業計劃,終身學習計劃。
更是大把大把的 撒 銀 子,
給所有公民各種教育津貼,鼓勵大家不斷完善技能,更新行業知識,幫助大家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這裡一定要給政府大大的贊!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忽視社會公平問題。合理的移民政策需要平衡外來人口和本地人之間的利益,這方面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努力。
保障本地人優先就業的原則,仍然是政策的重點。同時,也要保持對外來人才的開放態度,這樣,新加坡才能繼續走穩亞洲經濟強國的未來之路。
下次再有人「呱呱叫」,可以試著告訴他們:競爭從來不只是外部的挑戰,真正的對手可能是你自己!通心粉們對於這件事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歡迎隨時留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