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圖:iStock)
過去三年中低風險水平的虐待年長者新個案增加 高風險個案則減少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發布的首份家暴趨勢報告顯示,過去三年處於中低安全風險水平的虐待年長者新個案呈上升趨勢;高風險、需要政府機構介入的個案則有所減少。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在家暴趨勢報告中,根據安全和風險情況,將65歲及以上年長者被虐待的個案分為兩個等級。
處於中低風險水平的第一等級個案是由家庭服務中心等社區機構負責;高風險的第二等級個案則需社會及家庭部屬下的成人保護服務處處理。
數據顯示,去年由社區機構處理的虐待年長者新個案達到297起,比前年多三起,也比2021年多14起。
第二等級的個案則從2021年的63起,減少約三成到去年的42起。報告指出,這或許反映了樂齡護理和醫療機構在發現和轉介個案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們通過早期干預及幫助年長者和他們家人所面對的問題,避免問題加劇。
飛躍家庭服務中心主任兼資深社工陳敦琳指出,一些年長者被看護者虐待或忽略時,會選擇默默承受痛苦。
「有時候會覺得有漏報的風險,有些年長者害怕破壞家庭關係,也會覺得羞恥,有些擔心孩子會有案底。他們會責怪自己生病啊,自己很煩導致孩子發脾氣,所以往往他們都不舉報孩子和看護者。一般上舉報的是醫護人員、鄰居,甚至是孩子。有時候父母被兄弟姐妹照顧,孩子會發現父母親好像被虐待,就會舉報這類情況。」
另外,18歲到64歲、身患殘疾或有障礙的弱勢成人被虐待、由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成人保護服務處處理的新個案有所下跌,從2021年的42起,減少將近一半到23起。這類個案屬於少數,可能意味著當局需要加大力度,提高人們對虐待弱勢成人問題的意識。
此外,報告也記錄了弱勢成人忽略自身需求的個案。這些人可能無法自理、身處不衛生或危害自身安全的環境中,或者出現營養不良或脫水的情況。這類個案從2021年的43起,減少到去年的28起。這些個案一般由社工或者在社區活動的人員舉報,或者是在成人需要緊急醫療護理服務時,才會被發現。
公眾可以上網https://go.gov.sg/msfdvreport2024閱讀家暴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