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加坡有地住宅数量有限,大多数电动车车主必须在住所的停车场与其他车主共用充电桩,或通过市场上的商业充电桩为车子充电。(联合早报)
还有哪些方式可改善充电桩的可及性?
同样力推电动车普及化的韩国就面临了类似困境。
据统计,当地有高达61%人口住在公寓等非有地住宅。
由于缺乏“居家”充电设施,韩国的电动车销量成长遇到了瓶颈。当地调查也显示,有34%的韩国消费者担忧充电桩是否足够。
无独有偶,市场研究公司Rakuten Insight针对新加坡的一项调查也发现,本地有35%受访者认为全岛充电桩数量不足。
根据陆交局今年8月的文告,本地电动车数量已达1万8000辆,另根据通部长徐芳达今年9月的国会答复,全岛目前已有超过7100个充电桩。
以政府在2030年在全岛架设6万个充电桩的目标来看,若本地持续将轿车总数维持在65万左右,并逐步淘汰传统燃油车,最终充电桩与电动车的比例将达到1比11。
相较之下,根据2022年下半年数据,电动车大国中国的充电桩与电动车比例为1比7;美国为1比14.6,欧洲为1比17.6。
然而,单看充电桩与电动车的比例,还不足以判断充电桩数量是否足够。
驾驶者的充电习惯,以及充电桩的分布地点同样重要。
其中,充电桩被已充满电的车子占用是一大挑战。
电动车充电的过程,动辄须半小时至一小时,不如传统上开车添油般便捷,一些车主会趁电动车充电时做其他事,例如逛街购物、吃饭、看电影。
也有人选择在工作场所的停车场充电,若刚好参与工作会议或手头工作未完成,也有可能无法及时将充好电的车子挪开。
这一来将导致充电桩无法被充分运用,其他使用者必须耗费更长时间等待。
为此,部分充电桩运营商已开始在热门充电地点征收超时费,严重逾时的车主可被罚多达40新元。
有鉴于此,如何让电动车车主及未来的潜在使用者在添油改为充电的过渡期中,如何摸索出利己利他的使用行为,极为关键。
新加坡预料将在2030年于全岛各地架设6万个充电桩。(联合早报)
另外,可以寄望的是,充电速度或随着技术越发成熟而加快,陆交局子公司EV-Electric Charging(简称EVe)今年3月就宣布与华为合作,计划最早在今年第三季引进全液冷超快充电桩。
据了解,上述充电桩将比本地一般充电桩的充电速度快近10倍,只须5至10分钟内就能为车辆充满电。
这意味着,未来电动车充电时间缩短至与添油无异并非不可能,但这类新科技要多久才有办法投入量产,以及在商业上是否具持续性也是未知数。
仁川电动车火灾打击人们对电动车信心
在这过渡时期,“黑天鹅事件”对电动车普及和充电桩建设的冲击亦不可小觑。
今年8月,韩国仁川一座公寓地下停车场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发生火灾就在韩国社会引起哗然。
该场火患造成140辆汽车遭殃及池鱼,23人入院治疗,1600户家庭的水电断供,消防员前后花了超过八小时扑灭火焰。
尽管有不少证据指出,电动车起火的几率远低于燃油车,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数据就显示,每10万辆电动车中,只会发生25起火灾事故;相较之下,每10万辆燃油车的起火事故,则高达1530起。但一些说法也点出,由电动车电池引发的火势,往往更大且更具毁灭性。
韩国电动车大火事故后,当地掀起了电动车抛售潮,一些地方政府也针对电动车祭出更严格的安全规管。
首尔政府颁布了限制充电满90%以上电动汽车出入公寓等共同住宅地下停车场的政策。
该起火患预料将使韩国推动电动车的努力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
对同样有着电动车普及化目标的新加坡而言,确保电动车和充电桩的安全,并以强而有力的证据说服人们,也将会是重要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