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為期一年的試行計劃在今年7月8日推出,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的記者近日搭乘了七條路線中的四條,了解這個服務的受歡迎程度,也向乘客們收集了反饋與意見。
免費短程巴士服務的七條路線,分別穿梭於布萊德嶺、麥波申、蒙巴登、芽籠士乃、景萬岸-菜市、馬林百列和如切,停靠地點包括綜合診所、小販中心和地鐵站等居民常去的地方。
每條路線有五到七個站,於星期一至五早上10點到下午4點的非尖峰時段運營,公定假日則不會運作。
不過,據記者觀察,其中兩條路線有時幾乎沒人乘搭,其他較受歡迎的路線則在早上和午餐時間座位半滿。記者也發現,乘客量往往在早上達到高峰,下午開始逐漸減少。
乘坐了布萊德嶺路線十趟巴士的記者就觀察到,每趟只有最多六名乘客,其中五趟巴士甚至全程沒有其他乘客。
乘坐景萬岸-菜市路線的記者則留意到,在十趟巴士中,有七趟只載了一名乘客。
相比之下,馬林百列路線早上的巴士都有至少13名乘客,蒙巴登路線每趟巴士也有10到25名乘客。
對此,馬林百列基層組織發言人受詢時表示,這項服務大多數路線的使用率都很穩定,但將根據乘客量數據和居民反饋進行改進,預計年底前可能會調整時刻表或路線。
居民:巴士趟次不夠頻繁搭乘馬林百列路線的居民受訪時說,他們認為免費巴士服務很便利,但巴士發車的頻率不夠高。不過,有年長者認為,巴士會停靠綜合診所,非常方便。
73歲的Low Peng Sum走路需要拄拐杖,他一個星期就會乘坐免費短程巴士好幾次,從住家附近的馬林百列中心前往友諾士綜合診所看診。
幾年前動了膝蓋手術的他透露,他原本很少出門,但有了免費巴士後,他開始更頻繁地出門,也當做是鍛鍊身體的機會。
他認為,現階段評估巴士受歡迎程度還為時過早,像是年長者們就還需要時間去適應和了解服務的運作。
他也指出,這項服務對退休人士很有益,「我覺得為老年人提供幫助是值得的」。
蒙巴登居民Claire Heng每個星期都會乘坐免費巴士幾次,但她說很多居民並不知道有這項巴士服務,相信隨著更多人知道,就會有更多人乘搭。
目前,居民可通過下載應用程式,或到區內的民眾俱樂部登記領取巴士卡來乘坐免費短程巴士。
64歲的菜市居民Irene Peh則說,她知道有免費短程巴士服務,但卻從未使用過,因為她更傾向於搭公共巴士。
「等免費巴士很困難,因為巴士時間跟我的行程不合適。如果我錯過了(免費巴士),那就只能等了。但我可以坐公共巴士去我想去的地方,這很方便。我買了巴士和地鐵的月票,每月只需要58元,想坐多少趟就坐多少趟。」
基層組織:努力提升居民對巴士服務的認識馬林百列基層組織說,自計劃啟動以來,登記使用服務的人數增加了45%。其中,馬林百列區已有超過1萬3000名居民完成登記,當中超過45%是6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
發言人說,免費短程巴士服務受到了這個群體的青睞,許多居民都表示這項服務解決了他們完成「最後一里路」的連接問題。
發言人也說,雖然下午的乘客量比上午少,但這與典型的通勤模式一致,因為居民們通常會在早上出門辦事。
至於乘客量較少的路線如布萊德嶺,基層組織正在努力提高居民對這項服務的認識,例如通過社交媒體、數碼平台和在社區活動中做宣傳。
發言人補充,基層組織會定期收集居民對這項服務的反饋與意見,例如一些居民曾反饋上下車的台階太高,因此巴士已安裝了可伸縮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