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强师傅的家,也是工作室,堆满了狮头。我数了数有十几头,成型的赫赫威武,只完成骨架的,也能由那精巧粘合的结构中,感受到那即将诞生的活泼生命。
黄宏强师傅的家,也是工作室,堆满了狮头。(蔡家增摄)拥挤的书架上有不少关于创业的书籍,那让他更清楚好的产品能为自己说话,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现在淘宝上能买到廉价但手工粗糙的舞狮头,自然对他的生意造成影响。
黄师傅淡定的说:
“你买便宜的东西,其实就反映出你心里的格局,那格局能装下什么东西呢?”
客厅里挂着舞狮界朋友送的牌匾《厚德载物》,原本朋友想送“一代宗师”之类,但那名衔过于重视功名,认为厚德载物更适合用来形容他的工作,也提醒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深厚的功德才能容载万物。这功德也包括黄师傅制作舞狮头的严谨工艺。《厚德载物》出自《周易》的“干”、“坤”二卦的卦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可以和追求快、便宜和方便的时代对抗吗?或者说,人应该用什么来和这样的时代对抗?
黄师傅清楚,只有经过多年,由时间锻炼出来的手艺,才足以和速食时代拔河。
“不少信任我的客人,就放心让我去做,他们知道我能交出什么品质的狮子,现在出去看舞狮,很多行家一眼就能认出哪一头是我做的狮子。”
见狮,如见人。
黄师傅清楚,只有经过多年,由时间锻炼出来的手艺,才足以和速食时代拔河。(蔡家增摄)如果你看过黄师傅工作,你就知道他绝对有这样的话语权。
五房式的房子里,一座一座由狮头堆砌的小山头。一些是客人送来修补的, 一些是黄师傅亲手扎作的。
他经常被形容为新加坡唯一全职的狮头扎作师傅,27年前入行至今,已经制作了超过千个狮头。每个狮头售价约1500新币,和他初入行的价格比较,也只涨了500新币。
每个狮头如今售价约1500新币,和黄师傅27年前初入行的价格比较,也只涨了500新币。(蔡家增摄)由最高峰的每年要制作超过150个狮头,到现在30几个。90年代牛车水还有四五家店铺专卖舞狮头的,现在都没了,黄师傅也见证了扎作狮头手工业在本地的式微。
除了本地舞狮队的订购,不少订单来自海内外的收藏家,目前海外的订单已经占了一半。
最近还有在印度从事助学和慈善事业的本地印度人向黄师傅购买狮头,一次要了六头,并在印度的小学开班授艺,还打算在当地的印度庙前舞狮。对方不担心黄师傅的手艺,让他自由发挥,唯一的提醒就是不能用上半点黑色,因为在印度文化中,黑色是不详的颜色。
童年是梦想的温床,当时黄师傅对舞狮着迷,并开始学习舞狮。国民服役退伍后,他还成立过狮队。1995年,黄师傅甚至辞掉稳定的工作,以家庭工作坊的方式制作手工狮头,一切靠自己摸索,渐渐也做出名声来。
(蔡家增摄)传统行业,特别是手工业,是需要投入情感和情怀的事业,但时代不会留情,说变就变。
“90年代,新加坡还有一些狮头扎作师,但随着中国较为便宜的狮头流入本地市场,大大影响了本地制作狮头的需求。”
但一些要求品质和做工的会馆,依旧会向黄师傅定制狮头。
一双手,就是自己最信赖的工具。
看黄师傅的手在骨架上游走,灵活自如,创造出机器无法创造的精准和紧实。要舞得生猛,狮头制作分外重要。轻巧、灵活和牢固,缺一不可。
他曾经担任飞机零件制作员,十分清楚精细对产品的重要。所以他巧妙的采用了针线筒作为配件,就是希望整个狮头制作更轻巧,舞起来也更灵活。
制作舞狮头有繁复的工序,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标准的狮头,约3公斤重。工序可以分为4大类:扎、扑、上、装。
扎是制作狮头的基本功,扎得不好,狮头的形状就会走样。(蔡家增摄)扎是制作狮头的基本功,扎得不好,狮头的形状就会走样。黄师傅选用了上等的中国竹片,削成长短不一的尺寸,以纱纸搓揉而成的线条绑紧。
“中国的竹子经过四季不同气候的滋润,很有韧性,扎起来的狮头,造型才会稳固,且有弹性,不会轻易变形或折断。”
狮头的不同部位,使用了不同厚度的竹片,舞狮时经常动用的嘴部,有更多磨损,自然得加厚。这些讲究但一般人看不到的细节,都是时光堆叠而成的经验和智慧。
在狮头骨架上粘上浆糊的纱布为扑。拉紧,狮子的脸面才会如青春的皮肤一样吹弹可破,更显得朝气。
在狮头骨架上粘上浆糊的纱布为扑。(蔡家增摄)黄师傅连浆糊也不愿意买现成,而是用淀粉和热水亲自调配,因为他清楚怎样的浓稠度是最完美的。
浆糊干了,再陆续贴上两层纱纸,工序繁复,才能确保作品精致。狮子的后脑得贴上多几层的纱纸,还有加上一个小枕头,那是舞狮人头部的支撑点。
狮头成型后,就得为狮头上色,狮头就变得立体起来。
这些浓抹的色彩,喜气洋洋,但其实不同颜色的狮子,对应着《三国演义》里讲究忠义的人物。这可能和过去舞狮团体经常和帮派扯上关系有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