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名17歲青年計劃在組屋區發動一場針對男性非回教徒的恐怖襲擊,他於9月在內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針對這起事件,本地宗教組織表示, 儘管這是一起孤立個案,雖不會影響種族和諧,但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必須一起採取行動保護他們。
非政府機構新加坡馬來青年讀書會(Taman Bacaan)前天(18日)就此事發布聲明,主席阿都哈林(Abdul Halim Kader)表示,這起有關17歲自我激進化青年被扣留的事件令人不安,事件提醒國人,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必須一起採取行動保護他們。
他在聲明中指出,必須承認的是無論是什麼背景或社會經濟地位,任何人都有可能走向極端,因此家長、老師、宗教領袖和社區成員都應團結起來,保護青少年。
他表示,家長更是在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阿都哈林認為,必須賦予家長種種知識和技能,包括識別激進化的預警跡象、促進開放式溝通和批判性思考,以及鼓勵包容和相互尊重的價值觀。
他也表示,國人必須堅定不移地促進一個理解、同情與和平的文化,摒棄試圖分裂社會的意識形態。
防止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紮根本地 宗教領袖扮演重要角色
新加坡回教傳教協會(Jamiyah Singapore)發表聲明表示,這一事件對族群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我國回教和非回教族群之間的關係的潛在影響令人關注。「我們必須認識到,此類事件雖然令人深感憂慮,但不應讓它侵蝕我們多年來建立的信任和團結。「
協會表示,在促進對話和防止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在我國多元種族社會立足上,宗教領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坦誠交流和真誠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局勢,在不同社群之間架起橋樑。
協會也指,要多加留青年和青少年所面對的弱點,包括受社交媒體和網際網路影響而自我激進化的人士,都值得獲得額外的關注。
新加坡佛教總會會長釋廣品法師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則表示,各個宗教領袖之間常互動往來,互相合作,而這起事件屬於孤立的個案,並不會對種族和諧造成影響。
不過,他補充,為了避免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在本地紮根,不同種族、宗教之間仍應加強往來,宗教領袖也應對普羅大眾加強宣導種族與宗教的重要性。
「能夠的話,就是對普通人士進行宣導,種族宗教和諧的重要,彼此尊重。為什麼要彼此尊重呢?大家都愛惜自己的生命,都愛惜和平,各宗教、各種族一樣的,都是要和平關懷。而且(也要)呼籲家長,對孩子灌輸和諧的重要,一切都要從家庭的教育開始。」
釋廣品法師也希望,不同種族之間勿因此事而感到不安,並對彼此有所猜疑。「我們種族、宗教之間的和諧,新加坡向來都做得很好,這不會(因這起事件)受破壞,所以大家都(要)安心。」
反恐專家促國人保持警惕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安全研究教授羅漢·古納拉特納(Rohan Gunaratna)則指出,隨著中東和其他地區的事態發展,全球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威脅急劇上升。我國也容易受到這種威脅。
他表示,全國保家安民計劃(SGSecure)、宗教改造小組(Religious Rehabilitation Group)、內政部跨機構援助小組(Inter-Agency Aftercare Group)等各種舉措都致力於提高公眾意識。
他指出,雖然國人和本地居民都相信政府能夠防範恐襲,但公眾應及時向當局通報可疑跡象。
同樣來自南大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的政治暴力與恐怖主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曜任認為,青年網上激進化仍是我國的重大威脅。這一案例表明,國外的事件可以影響本地人。總體而言,本地居民不應將外國威脅引入新加坡。
他也表示,隨著激進主義意識形態的多樣化,我國應從社會著手打擊恐怖主義。由於孤獨是激進化的助推器,國人應向社會服務部門通報一些社會孤立(social isolation)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