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馬第二通道的關卡,一幕讓人心寒的場景悄然上演。17個汽車通關櫃檯亮起綠色信號燈,然而,等待通行的車輛卻發現櫃檯前置放著禁通行的障礙物,且無人執勤。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畫面通過社交媒體迅速傳播,引發了公眾的憤怒和不滿。
人們不僅感到困惑,更對這種管理失靈的現象感到無奈,紛紛表達“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的失望。
據《東方日報》報道,事件引起了柔州移民局長莫哈末魯斯迪的重視,他立即啟動內部調查,力求查明事件的真相,確保此類混亂不會重演。這一回應雖讓人稍感寬慰,但隨之而來的質疑聲卻仍未消退。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管理上的漏洞,還是個別工作人員的失職?公眾的耐心似乎已經到了極限,他們渴望一個明確的答案。
柔州公共運輸通訊行政議員莫哈末法茲里表示,相關部門已進行突擊檢查,證實了事件的真實性,並承諾將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他強調,若發現工作人員擅自離崗,便屬嚴重失職,絕不姑息。這一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憤怒的聲音,但顯然,信任的重建任重道遠。
在這一事件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公共管理與服務的重大挑戰。關卡的混亂不僅僅是對個別通關者的困擾,更是對每一個依賴這一通道的民眾的信任考驗。 想像一下,當車流滯留,焦急的駕駛者在高溫下等待,心中滿是疑慮和不安,是否能夠再次相信這條通道的通暢?對於那些在此頻繁通行的人們來說,每一次的等待都是對耐心的挑戰,而每一次的失誤都可能成為記憶中的刺痛。
(示意圖)
隨著調查的深入,公眾期待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究竟是哪些環節導致了這場鬧劇的上演?而當局是否能真正落實責任,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將是檢驗他們承諾的終極試金石。公眾的信任與安全,亟待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