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红十字会统计
新加坡只有1.8%人口会定时献血
可是你们知道吗?
医院每个小时却要用掉
14个单位的血液(约6.7升)
于手术、普通内科、血液病和事故上
红十字会平均每天需要储备
400个单位的血液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因此新加坡血库经常处于告急的状态
图源:CNA
在过去十年
新加坡献血的人数下降了44%
年轻人主动献血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有个人在过去的40余年里
一直坚持每个月捐血
那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
60岁捐血348次
本地60岁老翁林先生每天坚持晨跑10公里,严格控制饮食,坚决不吃酱料和油炸食品,只为了控制胆固醇,确保能定期献血,帮助有需要的人。
图源:CNA
“我已经帮助了600多名病患,每一次献血我都能再帮助两名病患。”林先生从18岁开始便定期每三个月抽血一次,截至8月份,他以348次献血成为新加坡第二高的捐献者。
图源:CNA
在第一次献血时,其实他并没有抱着所谓的使命感去实行这件事情,是一直到了他亲眼目睹朋友家人接受了救命的输血后,他才意识到了献血的必要性,从而开始了他的献血生涯。
普通人也可以拯救生命
图源:CNA
他强调,每年都会有大概600名捐献者会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而不能捐血,为此他严以律己,关注自身的饮食和身体健康,所以上百次的献血中他只有一次未能达标。
他从十年前就开始改吃素食,坚决不吃带有酱料的食品和油炸食品,用干净饮食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的质量。
此外,他也实践了“168断食法”,每天进食8小时,空腹16个小时,并且限制自己只吃两顿饭,下午3点后断食。
图源:DRSIEW.COM
除了控制胆固醇外,作为定期献血人士,他的血红蛋白指数(铁)还需达到每分升13克才能献血,因此他的主食主要以糙米为主。
而唯一一次未能顺利献血,即是因为他的含铁量过低,这让他深感自责。
捐全血、血小板、血浆
林先生在受访时指出,他很荣幸自己能拥有一副健康身躯的同时,也能回馈社会。
“能够捐血348次,我感觉真的很棒!即使在抽血的时候会有点不舒服,但是我希望我可以拯救更多的人。”
除了捐全血外,他也捐献了血小板和血浆(统称:捐成分血)用于帮助他人对抗登革热和白血病。血小板的保质期只有7天,因此林先生的定期捐献提供了他们很大的帮助。
图源:CNA
要知道,血小板是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登革热和其他血症的;血浆则是可以用来补充出血时已经耗尽的凝血因子。这两者在医学的作用上非常大,但其捐献量比全血的献血量整整少了15倍!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抽成分血的耗时需要60-90分钟;也可能是抽成分血需要用到血液分离技术,普遍大众都没办法接受...
血液分离术是使用一种血细胞分离器的机器,它会将血液和血浆与血小板分开,再将血液归还到捐献者。
图源:Our Blood Institute
在捐血的时候,可能捐血者的口腔周围会有轻微的发冷和刺痛感,因为在血液归还的过程中,会加入一种柠檬酸盐的抗凝剂,防止凝血。
捐出血小板和血浆,并不似捐全血需要间隔12周,满28天即可再次捐献。
会捐到无法捐的那天
“我现在更容易累了...年龄越来越大,肌肉也开始酸痛。”
随着林先生年龄的增长,他也似乎感觉到了身体越来越吃力。但身体的疼痛和劳累,却没有阻止他的脚步。他每天早上6点半会完成10公里的晨跑任务,日常的摄入也以天然食物为主。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