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张璐的投资重点仍在北美,但她所看中的都是拥有全球化思维的创业者。新加坡作为主要科技创新中心,汇集世界各地投资和科技人才,让她有机会接触更多人、探索和学习。
她说:“新加坡的资本、人才,以及完善制度,使它的影响力能辐射整个亚洲。它或许不是最大市场,却是了解亚洲最新投资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最佳目的地。”
时间是金钱,对张璐尤其如此。但她认为,搭10多小时飞机到新加坡参加会议活动,建立联系网络,依然是很值得的一项“投资”。
人工智能刚开启序章
未进入华彩高潮
新加坡正积极朝往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而张璐很早就对准这一领域进行投资,是这领域的创投先行者之一。
例如,她投资的Subtle Medical,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影像,是医疗影像领域的首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入选CB Insights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50强榜单。
她另一项投资的人工智能驱动音频转录公司Otter.ai,目前广泛被各大机构和传媒界使用,占据该细分赛道的首位。
谈到她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张璐指出,她的风投基金投资起初是以医疗和精深科技(deep tech)为主,但很快地她就发现医疗领域未来会走向个性化和数码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定制治疗方案和药方等。想实现这些结果,她必须要整合人工智能。
张璐开始投资人工智能领域时,它仍处于开荒期。现在,人工智能已是最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区,有谷歌、微软、Meta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以及OpenAI和Anthropic等大语言模型相互竞争。这种乱局引发了市场担心人工智能赛道竞争激烈,可能已趋向泡沫化。
对此,张璐认为人工智能趋势是毋庸置疑,且影响力可能是互联网时代的十倍多。“我不觉得人工智能投资出现了泡沫化。事实上,这领域发展犹如歌剧咏叹调般,才刚步入序章,还未进入华彩的高潮部分。”
她认为,人工智能接下来发展并不只是应用,更在于赋能。
对太空科技投资感兴趣
曾梦想打造宇宙电梯
“李飞飞教授(史丹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被誉为人工智能教母)曾说过:‘人工智能替代掉的不是工作(Jobs),而是任务(Task)。’虽然人工智能趋势很大,但它并非一切。我们不应将它视为威胁,应把它看作一个机会。”
张璐觉得,人工智能将让下一代人的提问能力变得至关重要。“会问问题的能力下来会变得更重要,优秀学生不单能通过人工智能找到标准答案,还能举一反三,找到更多创新方案。”
除了人工智能,张璐的Fusion Fund另一个关注点是对太空科技领域的布局投资。这个领域随着马斯克(Elon Mask)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完成了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任务,近来已吸引许多投资。
基于商业与政治敏感性,张璐对此不欲置评。不过她坦言,材料学出身的她,对商业航天和太空材料领域一直有浓厚兴趣,小时候曾有打造“宇宙电梯”梦想。
她指出,SpaceX的火箭发射技术,严格来说不是创新。不过它却在原来的太空科技基础上做了优化,降低了火箭发射的成本,对整个太空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作为创业家,张璐认为一家公司成功与否,公司创始人的领导能力很重要,必须有卓越洞察力和清晰愿景。
“比如马斯克,他拥有巨大梦想。打从第一天创业,他就有一个明确愿景和长期目标,并会领导团队一以贯之朝这个目标前景前进。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创造追随者和创新领导人。”
她认为,马斯克或许并不是传统意义的上市公司总裁,许多举动甚至看来离经叛道。但是在追梦这一点上,他绝对是一个有着巨大创业精神的大梦想家。
创业和投资为创造财富
更为改变世界
张璐来到史丹福大学后,被大学附近的硅谷创新氛围感染,最终选择创业投资的事业道路。图为她与大学教授辛克莱(Robert Sinclair)的合照。(受访者提供)
张璐把创业者视为梦想家,而她的成长与创业心路历程,也是一次次梦想的映照。
她出生于内蒙古,父亲是一名企业家。六岁起,她就常随着父亲到中国各城市,这使得她较同龄小孩有更丰富阅历,自我意识较强。
她母亲是一名画家。得益于母亲的遗传,张璐从小具有艺术天赋。
张璐说,她小时候也喜欢文学和历史。上了高中,她更积极探索各方面的兴趣。
她组过摇滚乐队、是乐队键盘手,喜欢Beyond乐队。她办过文学杂志《稻草人》,组织过许多公益活动。她也是学生会主席。
课业成绩方面,张璐也没有忽略。2006年考入天津大学,获得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第一名,并于四年后远赴史丹福攻读材料科学硕士。
来到史丹福大学后,张璐被硅谷的创新氛围感染,清楚知道自己的志向不在学术研究。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她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选择了创业投资的事业道路,开启人生新篇章。
创业是一种人生状态
创业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张璐表示,她当时处处碰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