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all Order到Standing Tall:新加坡第二代领导人的君子政治

3小时前     静姝     828

从Tall Order到Standing Tall:新加坡第二代领导人的君子政治

读完了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的两本采访传记: Tall Order; Standing Tall

从Tall Order到Standing Tall:新加坡第二代领导人的君子政治

从Tall Order到Standing Tall:新加坡第二代领导人的君子政治

这两本传记是李光耀先生传记Singapore Story 两部曲之后 2020年读过的好书,讲述新加坡故事最好的文本。吴作栋先生也在书后记述:这两本书的目的不是在于讲述自己的政绩。他不需要别人的对他的褒扬。他更在于新加坡故事在李光耀、吴作栋之后,继续闪耀。

《Tall Order》这本传记描绘了新加坡领导权交接的过程,从李光耀强硬、果断的治理风格,转向吴作栋更为温和、包容的领导方式,被称为“Kinder and Gentler”(更温和、更仁慈)。这种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新加坡领导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期望而采取的有意转变。

“Tall Order” 一语双关,既指艰巨的任务,也形象地暗示了吴作栋在个人和职业生涯中面对的高难度挑战

字面意义

吴作栋身材高挑, “Tall Order” 可以直接联系到他的体型特征,展现出一种幽默感。

身高成为他个人形象的象征,在政治和外交场合中也常被提及。

隐喻意义

指吴作栋作为李光耀的接班人,面临的艰巨挑战:

填补李光耀的政治遗产:接过新加坡总理一职,他需要带领新加坡走过李光耀建立的 “基础阶段”,实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赢得民众信任:作为一位与李光耀风格截然不同的领导者,他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延续新加坡的成功,并开辟新的方向。

这也是对他政治生涯的总体评价,强调他的领导任务难度之高,责任之重。

书出版时,李光耀尚在世,作者并未回避李光耀对吴作栋的评价。众所周知,吴作栋并不是李光耀的首选继任者(这是李光耀在国民大会上,吴作栋在场的情景下,向全国民众讲述的;而且李光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开批评吴作栋的演讲能力。)。李光耀认为吴作栋缺乏一些他认为在新加坡早期动荡时期领导国家所必需的特质。李光耀更倾向于选择一位更强势、更果断的领导者,这些正是他在执政期间所展现的品质。吴作栋本人对于坊间传说的“seat warmer”在书中也毫不避讳。历史和民众会给予更公正的评价。

然而,吴作栋的领导方式却非常适合20世纪90年代的新加坡。当时,新加坡社会愈发富裕,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治理方式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吴作栋强调协商与同理心,这使得他能够以更少等级化、更具参与性的方式回应公民需求,为新加坡政治设定了新的基调。

两位领导者之间的对比也反映了关于领导力和治理方式的更广泛讨论。李光耀以务实和高效为优先,有时不惜牺牲异议的声音,而吴作栋则在强势领导与更富同情心、更易接近的风格之间寻求平衡。这一转变彰显了新加坡的适应能力,以及其领导人在应对社会动态变化时的灵活性。

吴作栋大篇幅地提到了他在政治选举中的第一次失败,也是人民行动党(PAP)有史以来败给反对党。这次失败对他无疑是巨大打击,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甚至国会同僚也刻意回避他。但是李光耀先生认为:He failed the election test, but passed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examination (他在选举测试中失败,但通过了政治领导力考验).李光耀在他自己的传记中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The Singapore Story 对这次选举失败写道:I was disturbed, not by the defeat, but because I had had no signal from Goh that we might lose. I worried about his political insensitivity(我感到困扰,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吴作栋没有预警我们可能会输掉选举。我担心他的政治敏感性不足).但是李光耀同时写道:He remained calm and accepted responsibilities(他保持冷静,承担责任).

吴作栋在新加坡的医疗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历史作用。70年代,杜进才提出,新加坡应该像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一样,提供所有的免费医疗。李光耀对这一观点极度排斥,和杜进才发生了的一系列冲突之后,杜进才于1981年卸任卫生部长,退出内阁;吴作栋此时接任卫生部长。他进行了包括个人共同支付(co-pay)制度的改革,设立医疗储蓄账户(MediSave)和医疗基金(MediFund)作为安全网(吴作栋少年时父亲早逝,如果当时有MediFund,父亲的肺结核或许可以被治愈,他靠政府奖学金完成了学业)。拿掉人民口袋里的钱,未雨绸缪存起来将来看病用,很多人不会太理解。杜进才甚至声称:政府对医疗的保障是文明的标志,个人承担(部分)医疗责任是文明社会的耻辱。这无疑需要大众的支持。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设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必须得承担起医疗费用,才不会滥用、浪费医疗资源。这套制度有效规避了英国NHS的福利陷阱和美国医疗体系的公平缺失,成功结合儒家储蓄文化与现代社会保障,也是新加坡精英治国(meritocracy)的一个重要补充。时至今日,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切身感受到新加坡医疗体系中3M(Medisave, Medishield, Medifund)保障的巧妙设计。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3M"为核心:Medisave(强制性医疗储蓄账户)让个人积累医疗资金,Medishield Life(全民医疗保险)保障大病治疗,Medifund(政府医疗救助基金)为贫困人群兜底。这一体系既强调个人责任,又确保全民都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其核心逻辑是“共同负担”而非“免费午餐”,值得老龄化社会借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