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年4月向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加征進口關稅後,許多在東南亞運營的中國企業,開始感到前景渺茫。在馬來西亞設廠的隆基、東方日升,以及天合光能等公司已縮小生產規模,一些企業如晶科能源,甚至被迫將馬國的生產線遷往中東地區。
馬來西亞泰萊大學政治哲學與經濟課程主任,王建民教授說:「這些關稅行動不僅針對馬來西亞的企業,也針對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光伏製造商。或許這預示著未來的趨勢,反傾銷調查將會越來越多。」
馬國政府已介入為設在當地的中國光伏製造商提供支持。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長東姑扎夫魯說:「我們現在正在幫助受影響的公司,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要求更多的時間,同時與美國商務部接觸,看看我們如何能夠支持這些公司。」
儘管美國表示,加征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公司免受中國補貼帶來的貿易影響,但外界未必接受這樣的說法。
雪蘭莪投資貿易及公共運輸事務行政議員黃思漢說:「他們有自己的考慮,他們可能需要實施某種內部政策來照顧自己的利益。」
馬來西亞將在明年接任東協輪值主席國,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升級,分析認為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東南亞,有必要加強合作以減輕貿易壁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