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者變身「母子」買金 一金行未查身份罰3.5萬新元

2024-11-21

位於珍珠坊的金興珠寶金行。(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母親」上門稱代「兒子」看貨,珍珠坊金行未核查顧客身份就允許對方購買總值超過31萬3000元的金飾,結果其中逾14萬元證實是詐騙贓款,成為首個觸犯客戶盡責條例的寶石和貴金屬經銷商,被判罰款3萬5000元。

《新明日報》報道,位於珍珠坊的金興珠寶金行(Kim Heng Jewellers and Goldsmiths),面對三項牴觸寶石和貴金屬(反洗黑錢與反恐融資)法令的控狀,控方以其中一項提控,餘項交由法官下判時一併考量。

案情揭露,一名老婦於2023年9月15日戴著口罩到金行,表示想為「兒子」購買200至300克黃金。

女職員向老婦展示金飾後,老婦拍下珠寶照片發送給「兒子」,隨之確定購買價值2萬8000元的916金繩鏈,並表示「兒子」會通過PayNow付款。

女職員在處理收款時,發現付款戶頭屬於一家公司,但她因為擔心被「母子」責罵,導致錯失生意,因此沒有對此作出提問。

此後,這名「兒子」多次通過手機應用程式WhatsApp聯繫女職員購買更多金飾,讓母親到店裡取貨。招待的職員依舊沒有核查兩人的身份資料。

「母子」重複上述方法,於9月16日購買並領取總值17萬3295元的7件金鍊金吊墜飾品;10月2日購買價值11萬2332元的2件金條和金鍊。「母子」消費金額中的逾14萬元,後來被證實是屬於詐騙案的受害者。

直到10月3日,老婦再次到店裡取貨時,金行老闆向她索要身份證,她找藉口上廁所,最後消失得無影蹤。這對「母子」的身份至今仍不明。

金行共三次沒有遵守客戶盡責條例,在有理由懷疑交易和洗錢有關的情況下,仍允許顧客購買黃金和珠寶。

該金行是首個在寶石和貴金屬法令下,因沒有遵守客戶盡責條例,被判刑的寶石和貴金屬經銷商。

贓款來自釣魚騙局受害者 至少兩名受害者落入惡意軟體的釣魚騙局,犯罪分子用贓款購買金飾。

根據新加坡警察部隊和律政部於5月6日發出的聯合文告,當局於2023年9月至10月間,接到涉及惡意軟體的釣魚騙局的報案,受害者在安卓手機上不慎安裝惡意軟體,導致銀行戶頭出現未經授權的轉帳。

警方進一步調查後發現,涉及這起騙局的款項,與一家珠寶金行及一名不知名人士之間的三筆交易有關。涉事金行就是金興珠寶金行。

有兩名受害者先後於2023年9月18日和10月3日報警稱落入惡意軟體騙局。

第一位受害者損失50萬9496元,其中2萬8000元被不法之徒用來支付給金行;第二位受害者損失了11萬5727元,其中11萬2332元用於向金行購買金飾。

控方:老闆未為員工提供培訓 控方指出,金行老闆沒有確保金行員工熟讀相關資料,也沒有提供全面的指導培訓,且未對員工進行任何管理監督或後續跟進。

2019年10月21日,律政部舉辦了一場簡報會,讓受管制的經銷商了解他們在寶石和貴金屬(反洗黑錢與反恐融資)法令下的職責與義務,以及在懷疑顧客涉及洗黑錢活動時,需要遵守客戶盡責條例。當時,金興珠寶金行派了一名兼職會計員工參加簡報會。

這名員工後來把簡報會資料和老闆分享,老闆再把資料交給其他員工。不過,老闆只是叫員工看資料,並沒有下達進一步的指示,結果員工只是翻閱資料,並沒有深入了解。  

控方表示,即便如此,老闆沒有跟進,也沒有為員工提供任何訓練,只是口頭上指示員工記錄下進行現金交易超過2萬元的顧客資料。

律師代金行求情時說,這是金行首次碰到這種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利用,金行也是受害者,懇請法官判罰款1萬元就好。


相关文章

  • 女兒被性侵後,這位母親含淚揭露新加坡前藝人撩妹套路!所有家長警惕!
  • 15歲少女被新加坡前藝人性侵後染病,母親崩潰:他毀了我女兒一生!要告到他破產!
  • 咖啡店啤酒女遭新加坡安哥羞辱、摑臉、動粗!起因竟是…
  • 【獨家】「要告到他破產!」少女家屬認為刑罰太輕 民事續訴方威捷
  • 前傳染病中心地段重生 摩綿路2號轉型
  • 淡馬錫理工設校內樂齡輔助村
  • 涉嫌用新航里程點數進行欺詐交易 印尼男被捕
  • 2025年國際肝臟移植協會國際大會於我國舉行
  • 48小時生死競速 新婚男子捐出六成肝臟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