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深圳風光不再 中國拼消費增長只能靠三四線城市?

2024-11-21

在中國經濟起飛的時代,四大一線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一個是金融樞紐、一個是首都、一個是科技中心、一個是出口重鎮,無疑是最意氣風發的代表。

但隨著中國經濟陷入陰霾,房市崩盤,這幾個曾經的經濟火車頭似乎成了「拖油瓶」。

餐廳和購物商場的人潮稀稀落落,民眾消費降級,以北上廣深為首的一二線城市在消費增速方面,相較其他三四線城市遜色不少。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總額」)雖同比小幅增長3.7%,但四大一線城市的表現卻顯著低於全國平均。

深圳僅上漲1%,廣州持平,北京和上海則分別下降0.3%和2.3%。

反之,三四線城市的增速平均達4.76%,高於全國均值。

例如,位於浙江省的紹興市就達到了8.7%增速的亮眼成績。

數據透露的信號,是北上廣深消費者的腰帶依舊勒得很緊。

這對急欲推動國內消費增長,試圖重振疲軟經濟的北京當局不是好消息。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明年上台後,可能對中國商品加重關稅,若國內消費情況仍不見起色,中國經濟恐怕只會更加風雨飄搖。

作為中國出口亮點之一的新能源車正面臨西方國家愈來愈嚴格的檢視。(路透社)一二線大城光環不再的兩大因素首先,經濟下行的整體大環境,讓消費者的心態產生了變化。

過去經濟向好時期,一二線城市的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充滿信心,自然非常樂意消費,有時甚至藉助信貸方式消費也在所不惜。

但好景不再,如今債務壓力升高,經濟前景不明朗,也讓上海等大城市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減弱,這份「敢敢消費」的信心早已不復存在。

根據統計,中國今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5.4%,但一二線城市增速為低於全國均值的4.75%,三四線城市增速則達到5.77%,高於全國平均。

這種心態也反映在消費者的樂觀情緒。

國際企業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不同地區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有所落差。

在三四線城市,對經濟樂觀的居民比例達82%,但一、二線城市卻只有74%。

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消費增速低於全國均值。(路透社)其次,中國房市崩盤的打擊,對一二線城市居民尤為沉重。

以中國居民槓桿率(即債務與可支配收入比例)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居民槓桿率達到近74%,而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槓桿率則僅接近56%,兩者差距不小。

由於房屋貸款占收入比例較小,三四線城市居民受房市崩盤的衝擊相對較輕,這也讓他們能更有餘裕保持消費力。

概括來說,三四線城市的「一低兩小」,即生活成本低、債務壓力小,以及工作壓力小,讓它們成了「中國的希望」。

中國一二線城市就業壓力大,內卷嚴重,導致年輕人傾向前往那些生活成本較低,工作壓力較小,方方面面都比北上廣深來得「鬆弛」的城市發展。

這既帶動了三四線城市的產業發展,包括高端科技行業的升級,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消費活力。

近年來,年輕人就業難是中國當局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路透社)除了餐廳和購物商場迎來消費人潮,三四線城市在大件商品,如電動車的銷量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單。

有分析指出,一些新近的服務和品牌雖然會先在一二線城市插旗登陸,再逐漸延伸至較小的城市,但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往往更容易陷入飽和,相較之下,在三四線城市的擴張速度更快。

例如,擁有肯德基(KFC)特許經營權的中國餐飲集團百勝中國有意於2026年前,在中國擴增數千家門店,其中就有超過半數準備開在較小城市。

這顯示中國的利益分配模式似乎正在改變,北上廣深在經濟上的領頭地位或將面對一些挑戰。


相关文章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曼谷電纜竊賊深夜作案遭電擊 三人落網
  • 泰國榴槤業者出新招 娃娃機里「抓」榴槤引熱潮
  • 馬國軍艇演習時失控撞上旅遊船 兩軍人受傷送院
  • 泰國百年佛寺原住持 涉挪用1173萬進行網絡賭博
  • 馬國學生穿錯校服 被老師大庭廣眾狂鞭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