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0日),新加坡的小六會考成績正式公布!98.5%的考生可以升上中學,升學率創下8年來的新高。
雖然,同學們有正常發揮的,有超常發揮的,有發揮不好的,無論如何,分數擺在面前,11月26日星期二下午三點之前必須提交中一擇校表格S1 Option Form,哪怕遲幾分鐘,也當作無效。
一些家長對新加坡的擇校制度和方式有一些誤解,所以特別寫了這篇文章,稍微科普一下。
COP不等同中國的「錄取線」
首先,許多人把COP (Cut-off Point,最低錄取分數)解讀為「錄取線」,認為只要是達到COP的,就一定能被錄取。
其實,這是大大的誤會。新加坡的COP,並不等同於中國學校的錄取線,並非「達到這個分數就錄取」,而是錄取的學生最低是這個分數,還有些同學是達到這個分數,但限於名額,錄取不了的。
我來舉個例子。
ABC學校,招生500人,600人報名,最後的COP是10分。
600人當中,50個4分,全收,剩450名額。5分的有70個,全收,剩380個名額。6分的80個,全收,剩300個名額。7分的也有80個,全收,剩220個名額;8分的有90個,全收,剩130個名額;9分的有100個,全收,剩30個名額;10分的有110,但只剩30個名額,怎麼辦?
只能選30人,其他80人儘管都是10分,但沒能選上。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COP指的不是「達到COP就能錄取」,而是「本屆學生當中,最低錄取分是10分,有些10分的同學沒能錄取」。
先收公民;如果10分的公民全收了,還有名額,就給PR。PR全收了,還有名額,就給其他外國人。
假設這個110人當中,90人是公民,20個PR或外國人就全刷掉了。在90個公民當中,搶30個名額,怎麼搶?
擇校順序能「定生死」
這就到了關鍵的一步,就是擇校的順序。
假定ABC學校只剩最後一個名額,有兩個孩子,分數相同,國籍、身份相同,只能選一個。
假定A同學把XYZ學校列為第一志願,把ABC列為第二志願;而B同學則是把ABC學校列為第一志願。在這個情況下,雖然兩位同學分數一致、國籍身份一致,但是,這個名額就給B同學。這就是擇校順序的重要性。
無論如何,到了這個階段,無論是按照擇校志願先後,或按電腦抽籤,A同學、B同學肯定有一個必須被刷下來了,儘管一樣是10分,儘管ABC學校的COP是10分。
因此,不少校長一直強調,不要以為達到COP就鐵定能進。實際上,不少達到COP的是被刷下來的。
我就看過有校長在介紹擇校方式的時候,勸家長,應該「降一分」擇校,比如說,考12分的,應該報去年COP13分的,而不是抱著僥倖心理去「沖一把」。
系統是科學的,不考慮科學,只考慮運氣,所謂「沖一把」完全是一廂情願。
一些學生只進了第四五六志願
就是因為家長豪賭「沖一把」
去年,許多同學進不來第一志願,有些甚至只進了第四到第六志願,就是因為迷信「沖一把」,把第一志願放了不切實際的學校,只想「沖一把」,把比較符合現實的放到第二、第三志願。結果,由於是第二、第三志願,在「擇校順序」的原則下,白白把機會交給了放第一志願的同學,自己只好又往下「跌」,跌到了第四五六志願。
前車可鑑哪!
如果不明白S1 Posting中一分配學校系統的運作,我們甚至可以想像,有些家長或許就以為,孩子考了10分,那麼我首先第一志願、第二志願報那些8分、9分的,然後後面的四個志願報10分的。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但是,事實很殘酷,這樣的玩法,運氣要很好很好。很有可能是所有志願都沒能選中,所有機會全耗盡。
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教育部等所有人分配了中學之後,這批什麼都沒選中的,由電腦根據身份證上的家庭住址,在還有名額的中學當中,就近分配。
HCL和AEP的考慮
還有個情況是高級華文HCL的成績。在擇校時,如果選的是SAP(Special Assistance Plan)特選中學,那麼,在同個分數的學生當中,優先選HCL成績考得好的,然後才選其他。
最後,要考慮的是AEP(Art Elective Programme) 美術特選課程。新加坡一共有七所學校開設AEP,六所只收本校學生,只有NJC收外校學生,每周二下午上課。如果孩子是外校生,準備上NJC的AEP,那麼,就必須考慮他的學校與NJC的距離了。NJC在中部靠西,如果孩子的學校在北部或東部,要趕去NJC上美術課就很吃力了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各位家長請記住,26號下午3點之前務必提交S1 Option Form。
祝大家心想事成!
李顯龍、黃循財鼓勵同學們勇敢追夢
國務資政李顯龍和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紛紛在臉書發文祝賀考生。
李顯龍鼓勵學生:「不要因為可能與朋友分開或環境的變化而感到害怕。把握這個機會結交新朋友,學習新事物。無論你們的成績如何,我希望你們繼續努力,保持成長,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和價值觀。」他也敦促家長繼續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圖源:李顯龍臉書
黃循財則提醒學生:「接下來,你們將迎來教育旅程的新階段,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記住,不必和別人比較,也不必為他人的表現感到壓力。選擇你自己的道路,並在所有的事情中都做到最好!」
圖源:黃循財臉書
小學升上中學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過程。李顯龍鼓勵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跳出舒適圈,才能學習新的事物,突破自己。黃循財則認為在接下來的這個新的階段新的環境,不要感到壓力,也沒有攀比的必要。選擇自己、做回自己,勇敢地追夢吧!
ABC丨編輯
KT丨編審
新加坡眼、臉書丨來源
臉書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