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諮詢公司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日前公布第34版《全球主要購物街道報告》的租金排名。
這份報告重點關注全球主要城市共138個地點的整體租金。這些地點大多數與奢侈品行業有密切聯繫,因此,即使額外折扣、激勵配套或風險共擔等租賃模式在全球更廣泛的零售市場影響越來越大,這一特定細分市場卻相對不受影響。
根據報告,新加坡烏節路的店租從2023年排名的每年每平方英尺431美元(約576新元),增至今年的468美元(約630新元),全球排名保留在第12位。
排在新加坡之上的,相信大多數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城市和購物街:
全球最貴零售地點排行榜排名
城市
街道
租金
(每年每平方英尺,美元)
較上年同期上漲
1
米蘭
蒙特拿破崙大街
(Via Montenapoleone)
2047
11%
2
紐約
第五大道
(Fifth Avenue)
2000
0%
3
倫敦
龐德街
(Bond Street)
1762
13%
4
香港
尖沙咀
1607
7%
5
巴黎
香榭麗舍大道
1282
10%
6
東京
銀座
1186
25%
7
蘇黎世
霍夫大街
(Bahnhofstrasse)
981
1%
8
雪梨
皮特街步行街
(Pitt Street Mall)
802
0%
9
首爾
明洞
688
3%
10
維也納
科爾市場
(Kohlmarkt)
553
5%
11
上海
南京西路
522
1%
榜上「名列前茅」的城市,零售租金都是以每年每平方英尺四位數起跳,是不是瞬間覺得烏節路468美元好像沒那麼貴了?
根據報告,全球黃金地段的零售租金平均同比增加4.4%。較前一年的4.8%略有放緩。
美洲以8.5%上漲速度領先,主要是由於美國地區的強勁增長,其平均租金同比增長10.9%。
相比之下,亞太區和歐洲的增長分別從去年的5.3%和4.2%,放緩至今年3.1%和3.5%。
在全球範圍內,57%(79個)的城市租金出現增長,只有14%(19個)的城市租金下降。其餘29%(40個)同比保持不變。
其中,日本東京銀座租金漲幅最可怕,較上年同期上漲了25%、接著是英國倫敦的龐德街,租金漲了13%、義大利米蘭的蒙特拿破崙大街漲了11%、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漲了10%,而新加坡僅是漲了2%。
參與調查的黃金地段租金平均比冠病疫情前高出近6%。從數字上看,72個(52%)地點租金已經達到或超過疫情前的水平,66個(48%)地點仍未完全恢復。
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在11月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烏節路的零售地點第三季度的空置率為7%,略高於第一季度的6.8%,但稍低於第二季度的7.1%。該物業顧問公司指出,這一數字接近2015年至2019年疫情前五年的平均值6.7%。
「這表明儘管整體零售銷售較為平淡,但烏節路零售市場的整體有所改善。」
旅遊業,尤其是國際旅遊業,是超高端零售目的地表現的重要驅動因素,大約40%至50%的奢侈品購買是在旅行中完成的。旅遊業帶來的收益不僅限於奢侈品領域,遊客還會在其他零售行業以及休閒活動上消費,從而提升這些地區的整體活力。
新加坡旅遊業的復甦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將比去年增加。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報告,儘管中國在今年的首六個月重新成為最大旅客來源國,不過疫情過後中國遊客人數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只恢復到2019年上半年的80%。
隨著旅遊業的復甦,烏節路的租金也會有所上漲。
至於鄰國馬來西亞,位於吉隆坡的國油雙峰塔陽光廣場(Suria KLCC)租金比去年上漲了6%,至今年的277美元(約373新元),排名也從21位上升到19位。
香港的尖沙咀是亞太最貴零售地點,新加坡在亞太區里同樣排在第12名。
高緯環球香港董事總經理John Siu表示,儘管商業環境充滿挑戰,但這凸顯了香港以零售為主的房地產市場的吸引力。此外,香港商業地產市場預計明年將面臨供應增加的問題。
他表示:「展望未來,我們預計會看到更多的租賃活動,中國內地品牌和零售商將日益湧入香港零售市場,並將香港作為在國際舞台上推廣自己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