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出海:由于受关税、运费、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将产能转移至人工、水电、土地、所得税等综合成本较低的区域,目的是打破贸易壁垒、优化供应链效率和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同时缩短订单交付周期,扩大海外市场覆蓋面。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申洲国际。网上关于申洲国际的资料很多,大家不妨自己找来阅读。
模式出海:将品牌、产品、管理模式复制到海外,在各区域搭建销售网络,载叠加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以规模化和体系化实现本地化建设,降低出海业务对国内业务的依赖度。一个例子就是海底捞。这个大家想必很熟悉了,本文不再赘述。
东南亚的人口红利
许多中国企业出海,首选东南亚。这也是这么多研学团选择到新加坡探讨出海的原因。
东南亚的一个特点是,人口年富力强,而且在增长中,不但能够提供大量劳动力,而且,东南亚中产人口每年平均增长5%,到了2030年,预计65%人口进入中产阶层,形成重要的消费市场。
继中国大陆之后出现人口红利的,一个是东南亚,一个是印度。这个时机不能错过。
中国这几年在讲“内循环、外循环”兼顾,在目前微妙艰巨的国际形势下,东南亚无疑提供了个“外循环”的好市场。
东南亚的后发优势
同时,中国人很熟悉的一句话“新中国用70余年时间成功实现西方300年的工业化”,很有可能也在东南亚重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目前有点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可以利用世界上已有的技术、资本、管理经验、市场组织,免去前期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来带动经济发展,并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再从工业国向科技国的升级。
中国企业出海选择东南亚的另一原因,是东南亚国家各有不同特点,能与中国企业形成不同的互补。
为何考虑落户新加坡
我们来看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组数据。
过去几年,全球吸引外资总体是下降的,包括美国。但东南亚地区是上升的。
而且,以人均吸引外资金额来看,新加坡高达2.6万美元,是美国的近30倍,东南亚的81倍!
如果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新加坡细分,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
2023年,新加坡吸引外资增长13%,而东南亚其他国家则是萎缩19%。
换句话说,新加坡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东南亚招商引资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
同样的一组数据,我们看到,新加坡2023年吸引的外资,仅仅比中国大陆略低一些。
为什么新加坡能做到?
简单说,几个关键词——自由,开放,讲究契约精神,与国际互联互通程度高,劳动力素质高,亲商与法治环境等等。
这些例子很多,我就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劳动力素质高”。
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你这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还真不是。我说的“劳动力”,指的是总体的劳动力,包括占新加坡常住人口五分之一的客工。
本地人就不说了,仅仅以客工为例,在新加坡的客工肯定是全东南亚素质最高的客工。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在新加坡的中国客工、菲律宾女佣、印尼女佣,也是经过挑选的,有不少是选不上的,根本进不来新加坡打工。
如果连客工都是本区域最高素质的,你说,“劳动力素质高”这六个字,你还认为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第二个例子,“讲究契约精神”。
2020年3月,全球口罩紧俏,有些国家和地区于是禁止口罩、防护服等物的出口,包括印度、台湾地区。新加坡有一家3M口罩生产工厂,但是,政府并没有禁止3M继续出口口罩,也没有征用它的生产线。为什么?
李显龙夫人、时任淡马锡控股总裁何晶说:“作为贸易国和全球制造业中心,新加坡坚持原则,不干预、不封锁、不征用外商的货源。这是对契约精神的尊重——契约是商业的命脉,尊重契约是新加坡受世人信任的根本。”
商贸与投资的一大基础是契约精神。有契约精神,有可预见性,才有投资。全球富豪们之所以选择出海新加坡,讲究契约精神,是个十分重要的关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