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定党派,“小选”定总理!“双选”规则下的新加坡将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内阁领导团队?

2024-12-03     静姝     5369

今年11月24日恰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党70周年,该党按惯例召开了两年一届的党大会。现场2000多名党干部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秘密投票的严谨方式,选出了38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由此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选举出了新一届的领导团队。

“大选”定党派,“小选”定总理!“双选”规则下的新加坡将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内阁领导团队?

图源:FACEBOOK

从最终的选举结果来看,共有14人脱颖而出,当选为新一届的中央执行委员。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现任总理黄循财在此次选举中位居榜首,按照既定流程,倘若后续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在不久之后的复选结束后,他将正式成为人民行动党第四任秘书长。这一结果意义重大,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新加坡执政党以及政府将会有条不紊地从李显龙手中完整地过渡至黄循财手中。

新任总理需赢得大多数议员信任

新加坡在权力交接方面有着独特的机制,与诸多国家有所不同。就政府权力交接而言,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能够随时进行,不过有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新总理必须赢得大多数国会议员的信任。

而党权的交接流程则更为严谨,先是要通过定期举办的党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后再由新当选的这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们开展复选工作,进而确定各个党内职务,其中自然也包括秘书长这一重要职位,只有完成这一系列步骤,才算真正实现了顺利交接。

“大选”定党派,“小选”定总理!“双选”规则下的新加坡将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内阁领导团队?

图源:FACEBOOK

李显龙针对此事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明确表示虽然自己不再担任秘书长一职,但仍会保留中央执行委员的职务。李显龙诚恳地说道:“就如同我在内阁时一样,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我不会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更不会去做最终的决定者。恰恰相反,我会竭尽全力去支持新任秘书长,将自己过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作为参考,助力他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凝聚全体新加坡人的力量,共同去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挑战。”

不仅如此,李显龙还指出,黄循财接下来将会肩负起带领团队的重任,持续为人民行动党注入活力,积极推动线上和线下的基层活动蓬勃开展,不断增加与非政党团体的沟通与交流,为在明年年底之前举行的大选做好全方位的筹备工作。

“大选”产生议员 议席较多的政党成为执政党

新加坡作为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其政府总理的产生有着明确的规则,即从在大选中获得议席最多的政党中推选而出。并且,无论是政府总理还是党的秘书长,在任职方面都不存在任期限制。

“大选”定党派,“小选”定总理!“双选”规则下的新加坡将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内阁领导团队?

图源:FACEBOOK

回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PAP)的发展历程,其成立于1954年11月21日,在过去的70年岁月里,先后历经了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这三任秘书长,如今,接力棒即将传递到黄循财手中,他将成为第四任秘书长。

早在1959年,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一举获胜,当时担任秘书长的李光耀,顺理成章地出任了新加坡首任总理,开启了从1959年至1990年的执政阶段。随后,新加坡又先后迎来了第二任总理吴作栋(1990 - 2004年)以及第三任总理李显龙(2004 - 2024年)。而在今年5月15日,黄循财正式接过“第四棒”,开始担当起第四任总理这一重要职责。

“大选”定党派,“小选”定总理!“双选”规则下的新加坡将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内阁领导团队?

图源:FACEBOOK

即便是有着“国父”之称的李光耀,同样也没有任命议员的权力,由此可见选举机制的权威性。毕竟,议员是通过“大选”产生的,每一次大选对于各个政党来说,都如同一场严肃的“大考”,而“考官”正是广大的选民,政党是否合格,完全由选民来评判,并非某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按照规定,“大选”每5年必须举行一次,在选举结束后,获得议席较多的政党将成为执政党,进而由该党秘书长出任总理,并负责组阁事宜。

新加坡内阁”小范围选举“颇具特色

新加坡的“大选”模式借鉴于英国,而颇具特色的“小选”则是由李光耀首创的,所谓“小选”,就是在内阁同僚这个相对小的范围内进行选举,从而产生总理以及党内的秘书长,这与部分国家由领袖直接“指定”总理的方式存在明显区别。尽管新加坡的“小选”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同僚推选接班人”已然成为新加坡政坛约定俗成的“惯例”,黄循财能够接班担任总理以及党的秘书长,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推选方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