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民、居民、公民:追溯上世纪新加坡居民角色的转换与认同

2024-12-05     静姝     14657

陈六使领导总商会努力了七年,至此总算大功告成。如果从1947年算起,总商会为华人展开的争取公民权运动长达10年。1957年11月至1958年2月,总商会、各社团以及宗乡会馆以会所作为登记站,协助会员及居民登记,帮助20余万新加坡华人居民从侨民变成公民。

新加坡争取独立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南亚各地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或宪制谈判,争取脱离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8月17日摆脱荷兰的殖民统治而宣告独立。

缅甸于1948年1月4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马来亚则于1857年8月31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新加坡也不例外,光复后新加坡人也投入争取自治的洪流。

英军在日本投降后的21天之后,即于1945年9月5日登陆新加坡,组织军政府管理新加坡。1946年1月22日,英国政府发表《马来亚联邦白皮书》,4月1日恢复民政管理,与此同时将新加坡从马来亚分割出来,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在马来亚独立以前,新加坡人认同新马属于一家人,两地人民不断地争取自治独立运动。新加坡登记公民权的日期是1957年11月1日至1958年2月,在这段期间在新加坡居住八年以上的居民才有权利登记为公民。那个年代,在新加坡出生的人,在宪法上被称为英籍民,身份是“British subject”。

因此,于1955年4月1日新加坡举行的首届新宪法立法议会选举,还没有获得公民权的居民没有选举权,只有在新加坡出生满21岁,或早已申请为英籍民的居民才可参选及投票。这一届的选举结果,由马绍尔律师领导的劳工阵线与华巫联盟组织联合政府。

1957年12月21日新加坡开埠以来举行首次普选(在这之前的市议会议员中,部分是民选,部分是官委市议员),这次选举在32个议席中,人民行动党获得13席,自由社会党七席,劳工阵线四席,工人党四席,巫统2席,独立人士2席。

在这次市议会的选举中,由于公民权的登记截止日期是1958年2月,这批申请公民权的居民来不及参加这次的市议会选举。直到1959年5月30日的立法议会选举,从居民擢升为公民的人才得以第一次投票。

1959年的选举过后,新加坡成为自治邦,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成立,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出任总理。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与马来亚合拼,成为马来西亚联合邦内的一个州。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合邦而独立,建立新加坡共和国。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的第117名会员国。

下期预告:豆腐街与红头巾

侨民、居民、公民:追溯上世纪新加坡居民角色的转换与认同

(本文首发于《华汇》48期,文章版权归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华汇》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欲阅读更多《华汇》杂志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注册成为《华汇》杂志会员,即可阅读更多精彩文章。为感谢读者支持,即日起只要注册账号,便可免费阅读一年宗乡总会的两本杂志。)

侨民、居民、公民:追溯上世纪新加坡居民角色的转换与认同

侨民、居民、公民:追溯上世纪新加坡居民角色的转换与认同

侨民、居民、公民:追溯上世纪新加坡居民角色的转换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