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到什么程度呢?
有网友说分享,我家里随处可见!自家老婆很爱囤麦氏酱包,床头柜、办公桌、沙发旁边、厨房、餐桌旁边都有。
只要是家里任何可以吃饭的地方,都可能出现酱包。
酱包能多到什么程度呢?
搬家都要发个视频网上求助:
谁能帮忙解决掉这袋子酱包?
“虽然很尴尬,但我真的有很多酱包,辣椒咖喱味都有,不管我去哪里吃都能拿到很多。我没用过,大家联系我自取。”
还有的网友说,我家里没有,但我喜欢带出国,因为其他国家的人喜欢吃新加坡local的麦氏酱包。
以为大哥说笑呢?nonono,曾经有新加坡人飞去日本朋友家做客。
不是带绿蛋糕,肉骨茶,咖啡。
淳朴的新加坡人带了200包+麦式咖喱酱上门做客,足够日本友人们连续吃上几天的咖喱饭。
但是为什么大家要囤这么多酱包?
这小玩意真的值得囤吗?
早在四个月前就有人在本地论坛发问:
大家有没有具体数过家里到底囤了多少包辣椒酱,然后从来也没用掉,也没有丢过。
有的人是因为真的喜欢吃。
“我喜欢,新加坡有蒜香辣椒酱,但马来西亚没有这个口味。”
有的不想囤,但是妈妈不想丢。
“我都受够了,每次我想丢的时候,我妈就跟我说,欸,留着,不要求,下次可以用。然后就没有下次了,这些酱包一直放到过期。最烦的是我自己也囤过,以前囤多少,现在就有多少不耐烦,我家里人一直囤,现在都装在月饼盒子里。”
有的是经常要到欧洲出差,而欧洲只有番茄酱。
最后有人说了,我虽然不需要,但麦当劳给的太多。因此囤积下来。
“我只需要3包,他们通常给6包。”
此时一位预言家路过提点:
“不要让麦当劳看到这个帖子,不然他们会开始收费的。”
猜测麦最终还是看到了这个帖子。
四个月后,他们官宣对额外酱包收费。
当然这肯定是深思熟虑后的操作,官网对外的解释还是:
为了帮助控制食品浪费和食品成本上涨——这两者都是整个餐饮行业持续面临的挑战。
所以从明年开始,前文所述囤酱包的场景也许会逐年淡出新加坡的生活。
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表示,可能不会愿意花钱去买额外的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