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提出“人口灭绝论”,有些国家肯定比新加坡还慌......

2024-12-08     缘分     4753

于是,开始鼓励人们使用避孕措施,还闹出了不少悲催的笑话。当时,许多妇女深信,戴上避孕环之后,它会慢慢转移到肺部,甚至到口部,许多妇女吓坏了,赶紧到医院去把避孕环摘了。

在另一个案例当中,有个妇女跟护士说,丈夫嫌戴着保险套不舒服。后来,护士赫然得知,原来他是一整天都戴着.....

“两个孩子最理想”

为了降低生育率,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家庭计划”——两个就够了。

马斯克提出“人口灭绝论”,有些国家肯定比新加坡还慌......

(1975年的宣传花车。图源:NAS)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家庭计划政策大获成功。到了1975年,新加坡人口替换率降至2.07,已经到了2.1以下。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07个孩子,勉强足够维持人口平衡,不增不减。

到了80年代,新加坡城市化初见成效,人们从乡村搬进组屋;经济已从劳动密集型转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人们开始朝九晚五作息;教育开始普及,女性也能上学,也能上班,甚至有些成就比男性还高。

这么一来,整个经济和社会情况就出现了彻底的变化。人们对生孩子这件事,兴趣越来越淡了

马斯克提出“人口灭绝论”,有些国家肯定比新加坡还慌......

(1978年,“生男或生女,两个就够了”。图源:NAS)

新加坡人口替换率一路直下。1984年,独立后仅仅20年,才一代人的时间,就从1965年的4.66降至1.62,用“腰斩”已不够形容,简直是“膝斩”了

政府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在1984年,成立了部长级跨部门会议(还记得疫情期间的“颜金勇—黄循财—王乙康”组合吗?),来重新检讨“家庭计划”政策

“如果养得起,就生三个吧”

政府开始鼓励生育。第一副总理吴作栋说,一方面人口萎缩,许多人甚至完全不生育,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新加坡没有天然资源可以卖钱,政府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赋税,但许多人吃不消。所以,要多生育,有足够的就业人口,尤其年轻人,才有足够的税收,才能支撑得起老龄化社会,才能老有所养,少有所依。

1986年,“家庭计划”政策的风向变了——从“两个就够了”变为“如果你养得起,就生第三个吧”。

建国总理李光耀也公开亲自催婚。

李显龙就更直接,直接催生了!2022年群众大会上,李显龙说过,新加坡不缺房子、票子,缺的是baby!

马斯克提出“人口灭绝论”,有些国家肯定比新加坡还慌......

这三四十年来,政府出尽了办法,包括各种大金额的现金奖励,还是无法提高生育率。

再无回天之力。

但,新加坡会不会像马斯克所说,“就快灭绝了”?

“人不足,移民补”

不会,因为现代新加坡就是以移民为基础的社会。

1819年莱佛士开埠,并创设自由港之后,在这两百多年的大部分时期,新加坡就以繁荣的经济、丰富的就业机会、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不断吸引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移民

1824年,新加坡人口1万零700人;12年后,1836年,增至三倍,达3万人;30多年后,1871年,又增三倍,达到9万4800人。到了辛亥革命那一年,人口达到了30万零3300人。之后,即便是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时期或是国共战争时期,都有中国移民不断涌入,1949年之后才中断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又开始引进移民,尤其中国移民

马斯克提出“人口灭绝论”,有些国家肯定比新加坡还慌......

到了2024年,尽管本地人生育率不断下降,新加坡人口仍然增长到604万人,移民政策功不可没。

不久前,在一次讲话中,时任总理李显龙透露,新加坡并不担心没有移民“生源”,在排队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PR和入籍新加坡公民的,很多

既然不担心“生源“,那么,新加坡担心的是什么?

一、担心“生源“质量下降

摆在眼前的残酷事实是,新加坡幅员狭小,除了深水港没有天然资源,为了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人才。但是,新加坡人口少,从概率上看,能出现的人才必定比大国少。

早在1978年,李光耀就跟邓小平说过:“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老人家这话,有他一定的道理。

新加坡引入移民,除了要补充人口生育率的不足,也要提高本地总体的素质和水平。在批准移民入籍的时候,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获得PR身份甚至获准入籍的,大多数都是高素质人才。他们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各种资源,本来就高于本地人的均值。

马斯克提出“人口灭绝论”,有些国家肯定比新加坡还慌......

(新加坡的新公民入籍仪式。图源:MICA)

新加坡对引入移民是有选择性的。我经常说,既然要引进移民,肯定是要那些比我强的,又不是武大郎开店。

既然引进移民是有选择性的,那么,最担心的当然是“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下降,人口质量必定也降低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生源“质量下降?

这就必须让新加坡永葆竞争力和吸引力,这就必须保证几个关键——自由、开放、讲究契约精神、与国际互联互通程度高、亲商与法治环境等等。这方面的文章我们写过不少,本文就不赘述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