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小朋友今年4岁,我在半年多前决定让孩子进入新加坡的一所国际学校幼儿园,本来只是希望他能在语言发育的黄金期融入英文环境,把英文打造成他的“母语2.0”。但几个月下来,我发现新加坡的国际幼儿园,远不止语言教育这么简单。
时常惊喜于这边幼儿园的一些不一样的教育观点。
说“不”的权利
在国内,我总觉得孩子说“不”是一种叛逆,甚至会下意识地纠正。但在新加坡的幼儿园里,老师竟然鼓励孩子们学会拒绝。
孩子回来后,常常告诉我:“今天有人抢我玩具,我就对他说‘不要,我还想玩。’”这让我特别惊喜,因为在以前,他遇到类似情况可能只会生气或者哭,而现在他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老师说,“会说‘不要’是自我保护的第一步。”他们引导孩子用语言代替尖叫和哭闹,还教他们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情绪,比如“我生气,因为他推了我”。这种情绪管理的启蒙,不仅让孩子更有自信,也让我意识到情绪表达的重要性。
延迟满足与耐心培养
3岁的孩子能等待吗?在新加坡的幼儿园,这竟然是课堂的一部分。每次要听老师讲故事,孩子们需要坐在小沙发上等待几分钟。老师告诉我们,“等待是一种能力,孩子需要慢慢练习。”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见孩子在家自己尝试绑鞋带。我问他为什么不让我帮忙,他说:“老师说,慢慢来,不要着急。”这种耐心和独立意识,是我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惊喜。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对孩子的尊重。每天早上,老师会展示一个活动板,上面有画画、搭积木、做手工等选项,孩子们自己选择一天的活动内容。哪怕是最小的孩子,也会试图表达自己的喜好。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其实从很小就可以有主见,而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幼儿园教育理念强调的正是“把主导权还给孩子”。
从生活小事培养独立性
在国内,很多父母可能不太舍得让孩子独立完成日常任务。但在这里,我看到3岁的孩子自己盛饭、自己收拾物品,甚至会在活动后整理玩具。老师们特别有耐心,从不因为赶时间而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老师分享孩子们如何分组打扫教室的小桌子,孩子们分工明确,完成后还互相鼓掌。这样的小事,竟然能让他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关注“人”的教育
新加坡的国际幼儿园,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孩子“人”的关注。老师们的职责不仅是教学,而是陪伴、观察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在刚入园时不善表达,老师们会花更多时间陪他们玩,逐渐引导他们融入集体活动。而当孩子取得新进步时,不论多么微小,老师都会带着全班一起为他鼓掌。这种对个体的尊重和关注,真正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语言的飞跃成长
最后,还是要说回我们当初送孩子来新加坡国际幼儿园的初衷——语言环境。新加坡的国际幼儿园一般都是全英文交流,有些学校还会配备中文和英文两位老师,给孩子提供双语学习的环境。
我的孩子在入园的前几个月,其实很少主动用英文表达,更多是靠手势和简单的单词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但随着日常的浸润式学习和玩耍,他渐渐开始尝试用简单的句子回应老师和同学。
接近一年后,他已经可以用英文无障碍地和小朋友玩耍了。不论是玩积木、扮演角色,还是争论谁的玩具车跑得快,他都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学会了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比如“Let’s take turns!”(我们轮流来)和“Can you help me fix this?”(你能帮我修一下这个吗?)。
后记:意外的收获
原本送孩子来新加坡国际幼儿园只是为了语言,没想到,这段经历让我看到更多育儿的新可能性。从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到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管理情绪,新加坡的幼儿园教育让我重新思考,“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