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有一款疫苗,衛生部明明鼓勵50歲以上的年長者接種,卻未將它納入全國疫苗接種計劃:
帶狀皰疹(Shingles)。
新加坡每年約有3萬人感染帶狀皰疹,平均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中感染一次。
尤其是年滿50歲的新加坡人,超過九成帶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潛伏在體內的病毒隨時可能「一觸即發」。
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斑和水皰,看起來就像一條蛇,因此俗稱「生蛇」。
但這款疫苗可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
加上消費稅和醫生諮詢費,兩劑疫苗的價格竟高達720至950新元!
為何保健儲蓄也不能動用?去年11月,武吉巴督區議員穆仁理在國會上詢問衛生部,是否能讓低收入年長者也有機會免費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當時衛生部答覆,當局正在評估是否適合將帶狀皰疹疫苗納入全國疫苗接種計劃。
納入全國計劃的評估標準包括:
疫苗的安全性、臨床有效性、是否具成本效益,以及能否減少併發症和降低死亡率。
一旦疫苗納入全國計劃,民眾接種疫苗就可獲得政府津貼,也可使用保健儲蓄支付。
不過,衛生部今年11月公布評估結果時卻說:
「由於疫苗製造商開出的價格昂貴,當局考慮到這款疫苗在全國人口層面預防帶狀皰疹的成本效益不高,因此不會提供津貼。」
好吧,不提供津貼也就算了,但為什麼不讓民眾使用保健儲蓄呢?
過去幾天有多名讀者致函《海峽時報》,對衛生部的決定表示失望。
讀者Anita Thaver舉例,如果一戶家庭有兩個老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的費用就要將近2000新元。這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帶狀皰疹無藥可治,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如果允許人們使用保健儲蓄,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接種疫苗來預防。」
她建議,既然1973年之前出生的新加坡人會在今年底收到至少1250新元的保健儲蓄花紅(MediSave Bonus),何不讓他們用這筆錢來支付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費用?
現在回頭看,要是早點接種疫苗,或許她就不必經歷這場噩夢了。
Salma憶述,發病第一天,她感到嘴巴右側和右耳疼痛,下巴還長了一個水皰。
隔天,她的病情急轉直下,除了下巴、下頜和臉頰上的水皰開始流膿,舌頭上也長滿潰瘍,猶如被針刺一般。
到了第六天,她的右臉神經已痛得她吃不下也睡不著,「真想一頭撞牆了之」。
新加坡藝人沈煒竣去年9月感染帶狀皰疹時,同樣感到右臉疼痛,但他的症狀就嚴重多了。
沈煒竣告訴《新明日報》,他去年7月工作到一半忽然咳嗽感冒、雙眼紅腫,皮膚也出現紅疹,但他以為只是一般的皮膚過敏。
到了8月,他的臉部、頸項、耳朵和半邊頭皮都生滿皰疹,睡覺時還不小心將水皰擠破,痛得「像被火燒一樣」。
據醫生解釋,只要皰疹長在臉部,就有可能影響臉部神經,導致面癱。
沈煒竣當時感嘆:
「等我病好了,一定會去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我不想再經歷多一次,太折騰了。」
疫苗製造商「獅子開大口」?值得關注的是,由同一家製造商生產的同一款帶狀皰疹疫苗,在新加坡要價900多新元,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卻只需500新元!
這款名為「Shingrix」的疫苗,由英國製藥公司GSK生產,2021年獲准在新加坡使用。
臨床研究顯示,這款疫苗針對帶狀皰疹的保護作用超過90%,並可持續至少七年。
非也非也。
據GSK解釋,帶狀皰疹疫苗之所以那麼貴,其實是因為研發疫苗背後投入的人力和資源。
尤其是帶狀皰疹這類較為稀有的疫苗,需經過多年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才獲准面世,複雜的生產技術和原材料成本也得考慮在內。
話雖如此,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的價格,還是比新加坡便宜了一半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有業內人士匿名透露,或許是因為新加坡的人口較少,對疫苗的需求較低,因此無法大規模採購疫苗,只能以高價買下。
咦,難道新加坡就不會「討價還價」嗎?
衛生部在2022年成功說服一些製藥公司降低癌症藥物的價格,好讓藥物能列入癌症藥物清單,並享有政府津貼。
這讓藥價平均降低了三成,有的減幅甚至高達六成!
或許現在是時候將這種「議價能力」再次派上用場?
這樣一來,新加坡人就不必特地越過長堤,去鄰國買藥和打疫苗了。
黃循財總理在今年8月的國慶群眾大會上,不是說要幫助民眾應對生活費上漲的問題,以及更好地照顧年長者的需求嗎?
不如先從為年長者提供帶狀皰疹疫苗津貼開始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