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有些人懷著「蛇來運轉」的心情,已經開始辭舊迎新,送走不要的家具、衣服、鞋子等等曾經寶貝過的東西。
武吉班讓民眾俱樂部最近也利用這個「辭舊迎新」的契機,發動居民為客工捐贈衣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需要。
不到一個月,該民眾俱樂部收到了近100名居民捐出的1000餘件衣物,當中半數是長褲。
這個小小的善舉,正是禮輕情意重。從事勞力工作者的「工作服」,如長褲、運動衫,若靠自己掏腰包,可想而知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因為他們的衣物損壞快,消耗量大。
如果能是零成本,他們可以把省下的錢拿去接濟老家。
對油漆工人而言,幾條褲子還是不夠穿的。孟加拉油漆工伊斯蘭,30歲,五年前來新工作之初,只有兩三條長褲可換洗。他說:
「宿舍里有個小超市,那裡的長褲一條也要15元左右。」
武吉班讓民眾俱樂部發起的這個活動,對外來勞工有很大幫助,也讓居民有機會當義工,親自參與分類裝箱的工作,才能體會這項善舉的意義。
該選區議員連榮華說:
「客工群體是我們社區的一部分,附近居民也都常常看到他們進行各種施工。我們響應熱心居民的建議,希望以實際行動關心油漆工的生活,也計劃將這樣的善舉當成一個長期項目。」
該區要把這項活動當作長期活動,也可以跟區內的學校合作,讓區內的學生也能通過身體力行,激發他們對外來勞動者生活的關注。
不應該視而不見這些外來勞動者,在新加坡的工地、馬路上、公園裡隨處可見。
被承包商派上門來提供各類維修服務的水喉匠、電工、冷氣機清洗工人等等,是我們即使不出門也能感覺到的「存在」,我們無法把他們當作透明物體,視而不見。
也許這些外來勞動群體多少感受到本地人對他們的歧視,然而他們是本地社會進步的不可或缺的群體,我們需要他們來本地出賣勞力,有些工作還隱藏著健康的隱患。
他們生病並非與我們無關近日在路旁看到一輛噴曬防蟲害的重型車輛。
一位來自南亞的工人正在樹下用噴射器往樹上噴,他自己完全沒有防護的裝備,沒戴眼罩口罩,由上掉落的防蟲劑液體像花灑一樣都掉到了他身上。
不知他一天的工作里,吸進了多少化學藥品,他的僱主或是有關當局有沒有設身處地想一想?
外來勞工為了養家餬口,來此掙一碗飯吃,工作給他帶來的健康隱患也顧不了那麼多。
健康隱患不是馬上亮紅燈,外來工人可能回去多年後才發現隱藏在體內的「定時炸彈」。
所以,我們擔心油漆工人褲子不夠穿之餘,更應該加強立法,消除客工們面對的任何健康危機。
不要以為外來工人最終總要回去的,回去了,他們生病就跟我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