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必須著重於推進人員、知識和技術交流。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多個國家都陷於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是低成本製造的競爭力不足,技術創新也不夠強大。
圖源:FACEBOOK
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近日,在2024年馬來西亞—中國峰會,馬來西亞經濟部長拉菲茲表示,今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許多新趨勢將對全球產生長期影響。為應對日益複雜的全球經濟挑戰,馬來西亞政府將加強與各國的開放合作,包括深化東協與中國在技術及創新領域的合作,以實現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標。
拉菲茲還指出,地緣政治的重新調整不太可能是一次性事件,供應鏈的重組將成為未來數十年的關鍵決策,而人工智慧也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馬來西亞明年將依據三大核心原則制定經濟戰略,即突破性發展原則、睦鄰原則及超越貿易的戰略思維。
事實上,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多個國家此前都陷於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是低成本製造的競爭力不足,技術創新也不夠強大,東協多國面臨著成本和技術的雙重壓力。
圖源:FACEBOOK
拉菲茲認為,馬國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必須著重於推進人員、知識和技術交流。東南亞傳統的外國直接投資模式,須從注重稅收激勵和低成本招聘,轉為關注技術轉移及本土創新模式。同時,處於發展階段的東協國家應與中國在技術及創新領域合作,因為這有助於東協國家轉型為創新型的消費強國。
柔新經濟特區展現新馬兩國友好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馬來西亞政府將秉持睦鄰原則與各國加強合作。拉菲茲說,睦鄰政策不僅是道德原則,也是經濟戰略,而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的設立就是有力的證明。
該特區具有較大的投資潛力,對於企業來說,柔佛州的租金和工資成本相對較低,與新加坡的交通便利,便於企業開展跨境業務,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吸引了眾多企業關注,如半導體公司可在新加坡設立銷售中心,而將貨艙設在柔佛,以降低成本。
圖源:Reuters
新馬兩國一直有著緊密的經濟聯繫,新加坡是發達的經濟體,但土地資源有限,而柔佛州地理位置臨近新加坡,具有一定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優勢,雙方合作建立經濟特區,旨在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柔新經濟特區證明了馬新兩國可在競爭的同時,在其他領域互補及合作。由此可見,良好的鄰國關係能擴大整體的經濟利益。
據悉,柔新經濟特區正式協議預計在明年1月6日簽署。此前,新馬領導人今年1月簽署柔新經濟特區的諒解備忘錄時,同意探討在七個領域合作,包括加強貨物和人員流動、改善經商便利度,以及支持人才發展。
此外,馬來西亞也將以超越貿易的思維與各國展開合作。面對貿易戰和技術競爭時,人們往往將貿易簡化為數字、技術模型和法律框架。但馬中關係的歷史表明,貿易是許多其他可能性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