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不能長期「收放」不定 獅城應考慮逐步解除管制

2022-02-07

新加坡不可能長期在收緊和放寬防疫政策之間搖擺不定,而且嚴格的防疫措施實行越久社會須付出的代價就越大,政府應考慮逐步解除管制,真正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階段。

新加坡出現第一起境外輸入冠病病例至今已經過了兩年,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是時候放寬一些限制,包括聚會和堂食人數、在戶外不戴口罩,以及恢復醫院探訪。

淡馬亞:措施對控制病例似乎不顯著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雖然現在每天還是有幾千起新病例,但這並沒有嚴重衝擊醫院和加護病房的應對能力。防疫措施也似乎未對控制病例數目起到顯著作用。」

他舉例說,政府去年9月底收緊安全管理措施,11月放寬後,病例不升反跌。最近所有醫院和住院護理設施禁止訪客探訪,病例卻上升了。

去年9月底收緊的措施,包括堂食人數從五人減至兩人、居家辦公成為既定模式等,之後一個月的每日新增病例徘徊在兩三千起。一些限制在11月初放寬,病例一個多星期後降至1000多起。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說,獅城近六成人口已注射了疫苗追加劑,醫院也增設了更多加護病房床位,醫療系統有一定韌性,為應對病例攀升做了充足準備。

「新加坡不能一直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作為一個自由貿易國家,長期實行防疫管制將直接傷害國家的經濟和競爭優勢。我相信新加坡已準備好開放。」

張毅穎建議,可檢討的措施包括上調社交聚會人數,讓公眾到公園露營和燒烤。對外,則可讓所有完成疫苗接種的旅客入境新加坡,以維持國內航空樞紐的地位。他覺得可保留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因為當全球逐漸放寬防疫限制,將推高未接種疫苗者面對的風險。

同屬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全球衛生方案主任林方源副教授指出,維持安全管理措施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例如,醫院禁止訪客導致病患感到孤單、人們不能回國與家人團聚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全科醫生每天疲於應付來拿病假的冠病病患,而疏於照顧其他病人。

他因此認為,條例已可以開始放寬。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黃永宏呼籲政務官別用社媒反應衡量表現 網民給了他最暖「成績單」
  • 樟宜機場巨無霸級航站樓T5,最新細節流出,總理出席動土儀式
  • 史迪奇空降濱海灣花園!7米巨型滑梯免費玩
  • 小一報名時間定了!最新規則公布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