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資政,總體來看,網絡空間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也想聽聽您對這個空間可能如何發展的看法。您認為我們是否能夠利用這些在線工具來促進更好的社區關係,包括解決困難的問題?或者在網絡空間中進行建設性和積極的對話和交流是否可能?
李顯龍:我認為網絡空間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積極的一面是,它使人們能夠聚集在一起,表達聲音,使我們——包括部長和領導者——能夠接觸到那些原本無法深入接觸的群體。那些可能不會願意聽你講兩個小時演講的人,可能願意花30秒查看你的帖子。至少我能得到30秒的關注,也能傳達一些信息,也許累積起來會有影響。在社區中,它也是保持聯繫的方式,讓你與朋友、擁有相同興趣的人保持聯繫,建立一個分享觸點、訪問相同網站、關注類似問題和話題的社區。
但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問題。比如,它可能形成迴音室效應。我們可能不會都去相同的網站。以前,我們都讀《海峽時報》、《聯合早報》、或《馬來報》,今天我們不一定都去這些網站。讀報紙的人也比以前少了很多。雖然老師要求你們閱讀報紙,或者至少鼓勵你們閱讀報紙,但你們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花在這些共享空間上的時間也在減少。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問題。
此外,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是一個問題。你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這些信息是真的嗎?是否明智?我們是否應該這樣做?有時候,一條信息發布後,大家非常生氣,一夜之間半個國家都陷入了騷動。為什麼?因為有人在早晨發了一條愚蠢的帖子,我們都因此而憤怒。生活太短暫了,我們需要冷靜。有時候你得生氣,有時候則要深呼吸,想「這個人真是愚蠢,忽略他就好」。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並不容易做到。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即便不是假新聞,也會迅速傳播開來,雖然其實這並不重要,但卻不知怎麼的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們都被卷了進去。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假新聞本身就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當它傳播開來時,問題會更嚴重。最近,前幾天,在英國利物浦發生了一起事件,一名年輕人刺傷了一些正在進行泰勒·斯威夫特舞蹈課程的小孩子,導致三名孩子死亡。由於這個攻擊者是未成年人,警方沒有公開他的身份。因此,關於他的各種故事開始流傳,有人說他是伊斯蘭極端分子或非法移民。結果在利物浦的那個社區和英國其他城市發生了騷亂。最終證明這些都是假新聞。這個年輕人既不是穆斯林,也不是非法移民,但假新聞已經在網際網路上傳播開來,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不論是在社交媒體上,還是在WhatsApp、微信等平台上。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我們也會被捲入其中。你看到一張圖片,例如加薩走廊,正在發生糟糕的事情。一張照片傳到你手中,可能是這次中東衝突中的,也可能是別的時間或地方的。你無法確切知道。因此,你說要小心,確保自己小心。可是,怎麼能知道呢?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個問題變得更嚴重。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部分解決辦法是教育。首先,你必須教育自己要保持懷疑態度。當你看到某個信息時,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其次,你必須學會保持一點距離。如果你非常想把它發送給你的100個好朋友,請冷靜下來,數到100,去喝杯水,回來再想一想,可能50個朋友已經足夠了。最好是想一想,睡一覺,第二天再看看你是否還這麼覺得。也許那時候會有更多的新聞出來,你會發現這只是垃圾信息。
因此,這部分問題的解決在於教育,讓大眾了解如何在這個環境中生存。然而,另一部分則是制定合適的規則,以便我們能夠控制這些媒介和媒介的發展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如果你發布了虛假信息,我有一種方式要求你發布更正。如果你不同意這個更正,你可以上法庭,由法院決定更正是否正確,或者你的原始帖子是否正確。無論如何,你必須標明,大家都必須知道這是政府認為的虛假信息。這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
其次,我認為你必須讓平台承擔責任。如果他們發布了有害的信息,或者可能鼓勵犯罪行為,我可以命令他們將這些內容下架。
第三,實際上,你還應該進一步規定,如果你發布了某些內容,並因此造成了傷害,比如有人被詐騙或被騙取了比特幣,雖然你可能聲稱自己只是平台,但法律上你仍需承擔責任。在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這樣做了。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控制媒介,使其安全、適用,並對我們有利,而不是對我們有害。
KS丨編輯
Alex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黃循財臉書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