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平台工人超過7萬人,占本地勞動力的3%,而且還在增長。其中,快遞、外賣騎手和私召車司機占了93%。
零工市場最大的魅力之一,正是門檻低,學歷背景沒有限制。只要肯做,沒有什麼不可能,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尤其在中國,靈活就業者已經突破2億人,許多大學生畢業變失業,在這個龐大的「就業蓄水池」中找到了希望。
不同的是,中國市場百花齊放,需求強勁,豐富了打工仔的就業選擇,帶動更多人做起你想也想不到的工作,例如文案寫手、網絡主播、視頻UP主,也興起了比如寵物食品烘焙師、漢服造型師等冷門行業。
然而,數據顯示,零工們的積蓄只夠支撐他們1.7個月的開銷,一旦停止工作,不到兩個月就沒錢花了。某些零工經濟領域,也有一絲剝削的意味。僱主無需支付全職員工的工資、福利和培訓費用,甚至規避勞動法限制,如最低工資或解僱補償。
打零工的人朝不保夕,收入不穩,職業發展沒有未來,更不會想去提升自己。本應該由僱主提供的醫藥、公積金等社會保障缺失,最後可能得依賴政府福利,增加公共開支負擔。
新加坡政府意識到這點,不久前通過 「平台人員法案」,成為全球最早立法保障平台人員權益的國家之一。
法案在2025年1月1日生效,營運商今後將與平台人員共同繳納公積金,以實現住房和退休保障。如果因工受傷,平台人員可以申請工傷賠償。新設立的「平台工作協會」也會維護工人的利益。
零工經濟勢不可擋,是潮流,還是未來,就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擁抱。
張海潔主持的《海量說》每個星期四推出,除了《8視界》和YouTube,也可以在《海量說》的專屬YouTube、Facebook、TikTok、IG、小紅書(海量說)和微信視頻號(海量說SG),觀看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