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資政李顯龍出席種族和諧行動論壇,回答了現場觀眾和主持人的提問。
Shujay: 下午好,我是Shujay,這是Jotsnam。我們都來自SOTA。我們有兩個問題關於新加坡身份。
我有幾個朋友,包括我自己,我們是新加坡的移民子女,並且我們已經有永久居民身份。但不知為何,當我們申請入籍時,申請被拒絕了,這讓我們感到有些沮喪。
我想澄清一下,這是否有什麼原因,以及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重新獲得我的新加坡身份。因為作為印度移民的孩子,我在新加坡生活了一輩子,我更能認同新加坡的身份,而對我不太了解的印度身份則感覺陌生。
Jotsnam:我接下來的問題是關於新加坡身份的概念。由於新加坡有這麼多不同的人,我認為沒有一種「標準」或「框架」適合所有人。
我們都在努力找到一種適應的方法,只是為了在社會中感到舒適。我們如何在保留各自獨特身份的同時,建立作為一個國家的共同身份呢?
李資政:關於第一個問題,我不想評論具體的移民個案。我不了解你個案的具體情況。我們有移民政策,每年接納大量的永久居民和公民。如果你有個案需要重新考慮,可以告知我們,我們會進一步處理。
關於新加坡身份的問題,你說得對。實際上,沒有一種單一的框架可以適用於所有人。我們每個人的起點不同,現在我們在嘗試將這些不同的身份結合在一起,不是要完全合併它們,而是儘可能地重疊,並逐漸增加這種重疊的部分。
這樣,你可以感到自己既是新加坡人,又保留了你的民族身份、語言身份、宗教身份,對許多新加坡人來說,這些身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你的新加坡人身份應該在你對自我認同的層次中占據較高的位置。
這就是新加坡身份的核心內容。它部分來源於你在這裡成長的經歷,部分來自於你對這個社會的了解,以及與新加坡籍的多元種族朋友的交往。
它還包括你對生活的態度,期望努力工作,期望公平競爭,同時也期望政府為你提供服務,盡力做到最好。還有一種自豪感,即你是新加坡公民。或者你可能是新加坡的朋友,幫助建設了新加坡,使其成為一個成功的地方;一個讓我們感到自豪、並受到其他人欽佩的地方。
我是新加坡人,我為此感到驕傲。此外,新加坡身份還包括享受吃羅蒂餅、豆沙餅、炒粿條,去植物園等地方放鬆。年輕人會去其他地方,這也為身份認同增添了內容。但其核心是價值觀的認同,是對我們是誰的感知。
因此,當我在海外或陌生的地方遇到另一個新加坡人時,我們會感到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我們之間有更多共同點,而不是與房間裡其他人。那就是新加坡身份的本質。
KS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黃循財臉書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