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翻盘的关键

2024-12-31     缘分     5726

邻里企业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为我们的邻里社区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在 2022 年的一项调查中,百分之七十的的居民表示,他们每周至少光顾一次邻里的商店。

我们还记得与父母、祖父母和朋友一起经常光顾的社区场所。

我们附近的面包店、商店、杂货店、小贩中心,以及在这些地方遇到的友善的叔叔阿姨,都让我们感觉到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最近,我们在东海岸举办了 “惹兰勿洛 ”节,向东海岸居民介绍新的邻里活动概念和行业。

餐饮店、零售商、糖果店和教育娱乐供应商利用技术以创造性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商品。

该活动还突出了勿洛的文化和社区精神。

今年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奖的主题是 “创意无限,飞跃新高”。这是最贴切的。

明天的问题不能用昨天的解决方案来解决。

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的发展,今天的客户可以跨越国界轻松进入全球市场。你们所有人都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与所有企业一样,邻里企业也必须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因此,我鼓励所有邻里企业不断创新,提升业务水平。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不断变革,更具创业精神和创造力。

政府已经推出了不同的平台来支持邻里企业的创新之旅。

我们的“2025邻里新天地”(Our Heartlands 2025)计划推出了“邻里企业社区营造计划”(Heartland Enterprise Placemaking Grant)。

我们需要改造邻里,使其不仅仅是一个买东西或吃饭的地方,更是一个参与和享受活动和表演的地方。

它提升了邻里的人流——人气。

例如,Quan Shui 湿巴刹是一家第三代经营新鲜猪肉和杂货的邻里企业。

它于 1968 年在武吉巴督开设了一个肉摊。现在,他们不仅在网上经营,还在汤申路上段(Upper Thomson)开设了一家现代化的湿巴刹。

今年 9 月,也就是三个月前,他们利用“邻里企业社区营造补助金”参加了 Easty Breezy Bazaar活动,这是一个以海滨为主题的独特活动,旨在庆祝马林百列的生活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沉浸式的湿巴刹,并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产品。

我鼓励所有商户以及小贩和商户协会充分利用邻里企业社区营造补助金,为我们的邻里注入活力,吸引人流,增加人气!

我还鼓励你们不断创新,相互学习和合作,尝试不同的想法。

政府已推出 “创新在邻里计划 ”或称“HIT 计划”。

你们可以参加培训课程,并接爱不同创新中心和高等院校的指导和学习。

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奖本身就是一个让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和创新的绝佳平台。

今天获奖的企业和往年获奖的企业将分享你们的经验,成为好榜样。你们有很多好故事可以激励大家。

我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合作创新。

现在,请允许我用普通话讲几句话。

邻里企业是新加坡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邻里企业为居民提供所需的日常用品和服务,不只方便,逐渐地也成为了居民的情感联络站,让居民们拉近彼此的感情,为我们的社区增添了活力和朝气。

邻里企业也承载了许多国人的集体回忆,像是学生放学后去附近的杂货店(mama shop)买冰棒解暑,还是邻居们一起到咖啡店喝一杯“kopi-o“,谈天说地。无形中,邻里企业帮助我们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奖”举办10年来,已经有超过200个邻里企业得奖者。今年,“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的主题是“创意无限、飞跃新高”。我希望我们的邻里企业也必须发挥创意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再攀高峰!

在座的各位,都是杰出企业家。你们在冠病疫情的时候,凭著毅力和创意,度过了疫情所带来的重重挑战,越战越勇!而政府也一路相伴,推出了不同措施帮助邻里企业渡过难关。比如,政府推出了CDC邻里购物券,和“邻里企业数码计划”等,吸引居民在邻里内消费,也推动更多的邻里企业接受数码付费。

我知道,创新与转型并不容易。但是,凭著各位一向不屈不挠的精神,我相信邻里企业依然能成功转型。政府将继续协助邻里企业创新和提升。

感谢新加坡全国商联总会和《新明日报》联合举办这场别具意义的“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2024”!我也要衷心祝贺所有获奖企业。我希望你们的故事能启发更多邻里企业与时并进,踏上转型和创新的旅程,再创辉煌!

最后,

祝贺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奖成功举办10年,也祝贺所有评委、赞助商、机构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参与。

祝愿新加坡“邻里企业之星”奖在未来取得更多里程碑式的成就,并拥有一个光明、创新和繁荣的未来。

距离2025年还有几周的时间,也请允许我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还将在2025年庆祝新加坡独立60周年(SG60)。祝愿 2025 年和蛇年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谢谢大家!

王瑞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翻盘的关键

HQ丨编辑

Alex丨编审

新加坡总理公署丨来源

新加坡总理公署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