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楊錫耀每天在醫院的安排下要曬太陽,可以在遊樂場玩樂。(照片:楊錫耀提供)
1965年3月15日, 10歲的楊錫耀獨自一人搭上飛往澳洲珀斯的飛機,準備開啟一段 「 賭命」 之旅。
那是在一次學校體檢時發現了心臟有孔,在衛生部組成的委員會的安排下,得以到澳洲進行手術。
「確認出國做手術後,我就沒到學校上五年級而是到外婆家休養,一方面外婆家比較靠近中央醫院對到院做檢查方便些,另一方面當年外婆做流動小販賣潮州粿,手頭上有點零錢可以買些讓我快速增加體重的食物。印象深刻的是外婆到巴剎買5角豬肝切成片之後放在碗內,然後用煮沸的水直接淋在豬肝上,我就馬上喝完豬肝流出來的血,雖然血腥味很重,但據悉會補血,還是一口氣喝完一大碗,之後又將滿滿一大碗豬肝吃完,記憶中是每隔一天早餐喝一次血, 在外婆家住約三個月體重增加到符合醫院所要求。」
2024年拍攝的照片。(照片:楊錫耀)
生長在一個育有18個孩子的農村家庭里,家裡手頭緊,學校老師們就幫忙準備出國事宜,老師們自費幫助買些可以在秋天穿的厚綿衣褲、襪子等防寒服裝,還寫了很多寫上英文地址的信封和書信,方便他到澳洲後寄回家報平安,還讓他帶好多兒童故事書去澳洲閱讀。
翻拍自國家檔案館的資料。(照片:楊錫耀提供)
10歲的楊錫耀在珀斯醫院修養到1965年5月7日飛回新加坡。(照片:楊錫耀)
「外婆曾告訴我是她勸爸爸媽媽同意簽字,讓我當試驗品去澳洲做手術,論點是「反正這孩子因有這病長不大,遲早會離開人世,不如讓他去就醫,如果命大活著回來以後能過正常人的生活」。
這期《958印象古早》今年70歲的楊錫耀回顧60年前一趟改變他一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