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新加坡正面临着一场关乎未来发展根基的挑战 —— 出生率的持续下滑。
年轻一代在现代生活的浪潮中,权衡家庭与自我实现的天平,低迷的生育意愿成为了社会发展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涵盖经济、假期等各个方面鼓励生育的福利政策。
最近又价码了带薪产假和陪产假福利,展现了政府为扭转生育局势、重塑家庭活力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政府的对国家发展与家庭幸福的深远考量。
01 现金津贴
在新加坡,宝宝一出生,家庭就可以领取政府的 “大红包”。
家里的老大和老二能拿到 6000 新币的婴儿津贴,老三和老四更是有 8000 新币。
从 2015 年开始,每个新生宝宝还有额外 2000 新币的婴儿津贴,不限孩子数量。
这笔钱会在宝宝 18 个月大之前,分阶段存到家长的银行账户,为宝宝的成长助力,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02 健康保障补贴
新生儿的健康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为此政府提供了 4000 新币的保健储蓄补贴,专门用于支付孩子从出生到 21 岁的医疗费用,比如终身健保保费等。
有了这笔补贴,家长们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可以更加安心,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医疗费用会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03 教育补助金
孩子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新加坡的教育补贴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教育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前教育补贴 自 2020 年 1 月起,家庭月总收入上限为 1 万 2000 新币的家庭,其子女可享受学前教育补贴。
中小学教育补贴
教育储蓄计划:7-16 岁的新加坡公民,在教育部资助的中小学就读,教育储蓄账户每年会收到 230-290 新币的津贴,可用于支付学校所办的深广课程以及政府或政府辅助学校的附加杂费。
教育储蓄奖项:从小学一年级起,在学术或非学术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获得 200-500 新币不等的教育储蓄奖项。
学生托管中心补贴:低收入家庭 7-14 岁的学生,每月可获得最高 290 新币的学生托管中心费用补贴。
高等教育补贴
大学学费补助:新加坡公民就读公立大学,可获得教育部提供的学费补助,涵盖全额学费的很大一部分,只需支付补贴后的学费。
工教院及理工学院助学金:2020 年起,来自低收入至中等收入家庭的全日制理工学院专科文凭学生,可获得高达 95% 的学费补贴;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最高可获 75% 的一般学位课程学费补贴。
04 产假与陪产假
从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新加坡在职父亲的带薪陪产假从 2 周大幅增加到 4 周,并且是强制性规定,雇主必须遵守,让爸爸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宝宝成长。
同时,新的父母共用产假计划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 2025 年 4 月 1 日开始,在职父母额外获得 6 周的共用育儿假;到 2026 年 4 月 1 日,再增加 4 周,共 10 周。
加上母亲原本的 16 周产假和父亲的 4 周陪产假,父母总共能享受 7 个半月的带薪育儿假,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优厚福利,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家庭育儿的重视和支持。
对于女性自雇人士,政府也考虑周全。
如果满足子女出生前连续工作 3 个月且产假期间失去收入的条件,就可以享受 16 周的带薪产假。
其中前 8 周薪水由政府支付,若是三胎宝妈,后 8 周薪水也全部由政府承担。
从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父母共用产假计划,自雇女性同样能申请薪资补贴。
政府承担 10 周父母共用产假的薪资成本,每周顶限为 2500 元,自雇者在这期间无论为多少名雇主工作,政府为其资助的薪资每周不超过 2500 元。
申请时,自雇人士准备好孩子的出生证明、自己的工作证明等相关材料,就能顺利拿到补贴,让自雇女性在养娃时也能享受应有的福利保障。
05 福利背后的隐忧
尽管新加坡政府给予了如此多的养娃福利,新加坡的出生率却依然较低。
这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现代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生活品质和职业发展,生育意愿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养育孩子的成本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包括时间、精力的投入,以及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担忧等因素。
虽然政府通过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出生率,还需要在社会观念、教育体系、就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和优化,以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生育和养育孩子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加坡的养娃福利政策为家长们提供了诸多支持,但提高出生率仍然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