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两大金融中心,长期被视为华人世界财富配置的“双城记”。
一个背靠中国内地,是连接全球资本与东方机遇的桥梁;另一个则以中立姿态立足东南亚,成为跨国企业与高净值人群的“避风港”。
面对两地截然不同的定位与优势,投资者如何选择?
一、中国香港VS新加坡的核心差异
1、香港的核心价值:背靠内地,连结全球
中国香港,始终扮演着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超级联络人”角色。其金融市场深度绑定内地经济:港股75%的上市公司来自内地,离岸人民币存款占全球70%,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便利.
适合人群与策略:
企业主:需对接内地资源,如赴港上市、搭建跨境资金池;
家庭:子女留学英美需配置美元资产,同时希望保留与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
投资者:押注中国复苏红利,例如港股低估值标的(如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大湾区地产基金等.
中国香港的税务优势同样显著:
利得税率为8.25%~16.5%,无资本利得税、增值税或遗产税,且与内地等45个地区签订双重征税协定。
对依赖内地业务的企业主而言,香港的“属地征税”原则(仅对本地收入征税)进一步降低税务负担。
图/来源于pexels网
2、新加坡的核心价值:无关立场,只谈利益
新加坡凭借中立与法治稳定性,成为地缘博弈下的“安全港”。其不仅是东南亚最大跨国企业总部聚集地,更是数字资产合规化的先锋:全球60%的加密货币基金选择在此注册。
适合人群与策略:
企业家:业务辐射东南亚,需借助新加坡的贸易网络与区域总部政策;
新贵阶层:持有比特币、NFT等另类资产,需合规托管与税务优化;
中高净值家庭:追求“0遗产税+多护照”的离岸身份配置,新加坡家族办公室计划提供税收豁免等优惠。
新加坡的税率虽略高于香港(企业所得税17%),但通过初创企业免税计划,前三年应税收入首20万新币可享受综合税率4.25%~8.5%的优惠。此外,新加坡与90多个国家签署税收协定,为跨国架构提供灵活性。
总的来说:香港的核心逻辑是“从中国赚世界的钱”,而新加坡则帮助“用世界规则守住钱”。
图/来源于pexels网
3、两地投资者画像和配置策略
兼顾中国与全球机会:香港70%(进攻性资产)+ 新加坡30%(避险资产);
已移民或主营海外业务:新加坡70%(主体架构)+香港30%(内地接口);
资产超3亿:双城设团队,中国香港攻(股权投资),新加坡守(信托与合规)。
二、中国香港VS新加坡的3大误区
误区1:中国香港会被新加坡取代?
尽管新加坡近年GDP超越香港(2024年新加坡5200亿美元,中国香港4074亿美元),但中国香港在金融市场深度上仍具碾压性优势:
股市日均成交额(约150亿美元)是新加坡的15倍,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对策:短期交易与流动性需求优先选香港,长期资产囤积(如家族信托)可侧重新加坡。
图/来源于pexels网
误区2:新加坡家族办公室零税收?
自2024年起,OECD全球最低税率(15%)生效,新加坡家族办公室需满足本地投资、雇佣等条件方可享受免税。例如,至少30%资产需配置于新加坡政府债券或淡马锡系基金37。
对策:合规架构需提前规划,避免因税务稽查导致成本激增。
图/来源于pexels网
误区3:两地只能二选一?
顶尖富豪普遍采用“双城配置”策略:用香港投资中概股(如腾讯、美团),用新加坡布局东南亚资源(如印尼镍矿、越南消费基金)。
对策:资产5000万以下可侧重一地,超1亿需双城联动;利用香港的“有限合伙基金(LPF)”与新加坡的“可变动资本公司(VCC)”架构,平衡灵活性与合规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