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了10.5倍!新加坡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

2025-01-04

新加坡,一直被大家戲稱為「富人的天堂」,提及新加坡人,很多外國的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有錢~

據新加坡統計局去年11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新加坡家庭平均月收入達15473新幣,約83000人民幣。

圖源:SingStats網站

其中有一條很值得關注的數據,按新加坡收入百分位來看:

前20%的高收入人群,月平均34341新幣

中間20%收入家庭,月平均13058新幣

月尾20%的家庭,月平均3254新幣

也就是最高的20%的家庭月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0.5倍!貧富差距很大!

新加坡的富人越富

窮人越窮

具體說到這個問題,就要先要提到一個比較專業得術語——基尼係數,簡單來說,基尼係數就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標。它的數值在0到1之間,數值越小,說明收入分配越均衡;數值越大,說明貧富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

而新加坡這些年,基尼係數一直在0.4到0.5之間,也就意味著貧富差距相當大。這個差距不僅體現在收入上,還反映在房價、買車、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富人的收入遠遠超過普通人,而且這種差距似乎越來越難以縮小。

簡而言之:加坡的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新加坡的階層差距

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新加坡只要待上幾天,就能直觀感受的從自日常服務行業中感受到一個現象:在新加坡,很多服務員、安保人員、廚師來自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地。而計程車和公交車司機,華人居多。

這看似簡單的現象,其實也暴露了新加坡隱性的階級分化:建築工人、清潔人員多以外勞工作簽進入新加坡,薪資通常較低,工作強度大。而與之相對的,本地華人司機則在交通領域占據主要地位,享受個國家穩定的收入來源。

即便是華人群體內部也存在固化的階層差距,早期的本地人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逐步融入中產階級或技術性人才隊伍,甚至占據了高收入人群的一席之地。

而近年來的新移民華人,特別是通過家庭團聚或從事服務行業的群體,更多集中在餐館等勞動密集型的領域,這些新移民常會因為語言障礙、教育資源和社會網絡局限,難以打破經濟階層的天花板,因為,經營小型餐館、成了紮根新加坡的主要方式。

這些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新加坡經濟分工的一種結果。這種二元化的勞動力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難調合的經濟和社會隔閡。

除此之外,日常開支中也能看出差距:

1. 買房子

在新加坡,買房子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階層劃分標誌。尤其是對於富裕階層,買幾套豪宅幾乎成了日常操作。有的中國富豪甚至一次性購買了20套豪宅,這樣的新聞曾屢屢登上報紙。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豪宅市場,一直被高凈值人群所主導。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多數還是會選擇選擇政府組屋(HDB),新加坡政府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公共住房。

2. 買車子

在新加坡,買車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容易。除了高額擁車稅,還有「汽車配額證書(COE)」制度。COE的價格有時會達到幾萬新元,這意味著普通家庭幾乎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開銷。

然而,對於富裕階層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問題。,無論是勞斯萊斯、賓利,還是法拉利、保時捷,都可以隨時見到。很多富裕家庭甚至不止一輛車,除了上班和日常出行,還常常擁有周末出遊的專用車。

而大部分普通市民則依賴公共運輸,地鐵、巴士成為了他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3. 教育補習

在新加坡,教育一直是家庭最為重視的投資之一。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幾乎是最優先考慮的事。

為了讓孩子在競爭激烈的教育體系中脫穎而出,許多家長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去給孩子找額外的輔導。一個孩子一周補7、8門課是常見現象,而每一門課可能還會請兩位不同的老師來輔導,確保孩子在每個學科上都能得到最好的指導。

這對低收入家庭來說,顯然是一個奢侈的選擇。大部分普通家庭只能依賴政府提供的社區補習班(CC),這類課程價格親民,但往往無法提供像私教輔導那樣的個性化教學。教育上的投入差距,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4. 消費水平

新加坡的消費水平較高,但這一點對於富裕階層而言,幾乎沒有任何負擔。以金沙為例,這裡是高凈值人士和國際精英的遊樂場,集奢華餐飲、高端購物和世界級娛樂於一體。

這裡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方式,遠遠超出普通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圈。而普通市民,他們的經濟活動更多集中在鄰里中心的小商店和餐飲攤位。這樣截然不同的生活場景,映射出新加坡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現實。

除了徵收財富稅,新加坡還這樣解決貧富不均

面對這一挑戰,新加坡政府並沒有坐視不理,而是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縮小貧富差距,推動社會更加公平與和諧。

在2024年10月14日的國會會議上,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先生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詳細回應,並與議員們分享了政府為緩解貧富差距所採取的最新行動。

1.住房

新加坡政府深知,住房是財富積累的核心。通過中央公積金(CPF)和組屋制度(HDB),政府幫助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實現了擁有房產的夢想。2024年開始更是為了進一步幫助低收入家庭,政府宣布了更大力度的購房津貼政策。除了提供市場折扣外,新的政策還將為購房者提供額外的購房津貼,使得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住房,進而保障他們的長期財務安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2.徵稅

新加坡政府秉持著給窮人發錢,富人增稅的原則,通過房地產稅、汽車註冊費等方式對富裕階層進行適當的財富再分配。近年來,政府提高了對高價值房產和非自住房產的稅率,加大了高收入群體的稅負。這些措施有效地將一部分財富轉移給中低收入群體,減輕社會壓力。

3.教育

教育是促進社會流動性、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新加坡為每個孩子提供高質量、補貼豐富的教育。政府每年為每個學生投入超過25萬新元的教育資金,確保所有孩子都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無論他們的家庭背景如何,政府都確保教育機會公平可得。

4.薪酬

政府為低收入群體量身定製了漸進式薪金模式(PWM),通過將薪金與技能提升、生產力掛鉤,確保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夠逐年增長。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3年,處於第20百分位的低收入工人薪水累計增長了30%,遠高於中位數收入的22%。

為進一步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支持,政府已將本地合資格薪金(LQS)門檻提高至1,600新元,並推出了加強版的就業入息補助計劃(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 Scheme),為低薪工人提供現金和公積金支持,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量,積累財富。

此外,新加坡政府還通過設立工藝教育學院升學獎(ITE Progression Award),鼓勵年輕人不斷提升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這些措施不僅幫助年輕人提升起薪,還支持他們未來的住房和退休積蓄,進一步促進財富積累。

圖示:新加坡政府援助撥款計劃表

新加坡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強調,政府將繼續推進一系列漸進式的社會支援措施,尤其是針對中低收入群體。通過增加對這些群體的支持,政府希望在未來幾年內,能夠有效地改善財富分配不均的局面,為所有新加坡人創造更加平等和美好的生活條件。

新加坡在面對財富不均這一全球性問題時,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力求通過多方面的措施來緩解貧富差距的擴大。從購房津貼到教育投資,從漸進式薪金模式到稅收改革,政府的每一項舉措都在努力幫助每一個新加坡人縮小與富裕階層的差距,推動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LEO丨編輯

LEO丨編審

新加坡國會丨來源


相关文章

  • 三個月大時被女傭灌硫酸奇蹟生還,新加坡男子一路讀到碩士,26歲病逝!
  • 風雨不改平均每天騎250公里跑單 送餐員月賺2萬 新山買別墅
  • 潛逃4年終落網!涉詐騙洗錢的中國男子入境新加坡被逮捕!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涉讓詐騙分子用公司銀行帳戶洗錢 本地公司和董事被控
  • 外國人濫用平台在本地非法載客送餐 職總吁成立工作組應對問題
  • 助兩女子從事非法性交易 印尼籍女子被判監四個月
  • 違反反洗錢規定 金管局向四名金融從業員髮禁令
  • 違反反洗錢規定 金管局罰九金融機構共27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