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隨著兩名「重量級」女部長在2024年12月19日召開記者會說明事件來龍去脈,再次就事件道歉就已經結束了嗎?並沒有。
2025年1月7日國會復會時,這個事件再次成為焦點。執政黨和反對黨議員就此提出超過50道口頭與書面提問。
回顧一下風波:會計與企業管制局(簡稱ACRA)因誤解政府內部通知,將停止隱藏部分身份證號碼(cease the use of masked NRIC),誤解為公開完整的身份證號碼(unmask the NRIC),去年12月9日推出的新Bizfile平台時,允許公眾任意查找部分人士的全名和完整身份證號碼,兩名女部長不得不親上火線「滅火」。
這兩名部長(數碼發展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和財政部第二部長英蘭妮)今天(8日)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時,又再次為此事鄭重道歉。
「我們不應該使用身份證號碼來驗證一個人的身份,更不應該把身份證號碼設置為密碼。我們應該趁問題還不太嚴重之前及時糾正。」
政府千算萬算,唯獨沒有算到2024年7月發出的內部通知,會出現政府機構協調失誤的情況,導致企管局產生誤解鬧出上述事件。政府已成立檢討小組展開調查,預計下個月能結束檢討工作公布結果,到時就知道這起風波中誰會「人頭落地」。
楊莉明解釋說,停止使用局部隱藏的身份證號碼,不代表在任何情況都得用完整的身份證號碼,也不代表身份證號碼將成為廣泛公開的信息。
不容易搞懂的邏輯然而,不少議員在參與部長聲明辯論時都一再提到:
「身份證號碼不應用於驗證一個人的身份」背後的邏輯,並非普通老百姓容易聽得懂或搞清楚的。
紅螞蟻深以為然。
在新加坡,人們提到身份證都會用NRIC來泛指那組每個新加坡公民都不一樣的「獨一無二」身份證號碼。
現在,部長反過來告訴大家,這組身份證號碼並沒有「獨一無二」到能夠驗證我們的身份?
紅螞蟻反覆消化後才弄明白:
我們的身份證號碼還是「獨一無二」的。壞就壞在,現在破解數字的技術日新月異,即使使用局部隱藏的身份證號碼(身份證最後三個數字+最後一個英文字母),非法之徒依然可以輕易演算破解出前面的數字。
在這種情況下,身份證號碼就不再只是驗證身份那麼簡單,還成了一把可以解鎖更多信息和服務的鑰匙。
按照這個邏輯,單靠身份證號碼來驗證身份就不恰當了,充其量只能用它來識別身份。
身份證卡(實體與電子版)則不一樣。
卡上除了有一組身份證號碼,還有照片和指紋等信息,沒那麼容易偽造,所以可以用來驗證身份,與護照可以用來驗證身份出入境通關的道理一樣。
簡單說就是:
「在Bizfile搜索中,身份證號碼從來不是機密或秘密。真正的問題在於公開的程度,以及多容易取得與搜索信息。」
在舊的Bizfile,企業董事的身份證號碼是以局部隱藏方式出現,只有在付費查詢後,ACRA才會提供完整的身份證號碼。
這些信息對於交易前驗證企業的可信度,或是在發生衝突後找律師對某企業董事發出傳訊令狀(writ of summons),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
那有沒有可能在註冊公司時選擇不公開個人身份證號碼?
不可能,除非你不在新加坡註冊成為公司董事。
同樣的,沒有在ACRA上註冊過任何信息的新加坡人的身份證號碼,是無法在Bizfile搜索到的。
重要的兩點聽了兩位女部長的說法和議員的提問,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以下兩點。
一、身份證號碼不是秘密
楊莉明說,身份證號碼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即使沒被公開也不是秘密。即使有陌生人能叫出我們的名字並裝成熟人的樣子,我們也會心生疑慮不會立刻信任對方。
同樣的,我們也不應該自動認為,那些說得出我們身份證號碼的人,就一定是合法的政府機構人員,或是值得信任的機構。對方很可能只是取得你的身份證號碼的詐騙分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警方記錄顯示,大部分涉及身份證號碼的詐騙,並不是騙子用身份證號碼直接登錄帳號取款,而是說出身份證號碼讓受騙者放下戒心與警惕,乖乖按指示轉帳。
二、別再用身份證號碼作為密碼
那些將身份證號碼用作密碼的人,最好立即修改密碼,以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